南安凤巢村30米高相思树守村千年 纳入古树保护

2014-05-25 09:13:39 来源: 东南网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南安凤巢村这棵相思树,树高三十多米,树冠参天,被村民称为“闽南相思王”
  • 高约30米古树,四向生长,树叶繁密
  • 相思树生长在几栋老房子上方
  • 相思树的故事村里是辈辈相传(图中人物是抱着小孩讲相思树的由来)
  • 栖隐寺
  • 古树成为当地一大奇观
  • 古榕覆盖面积达600多平方米
  • 两棵古树相思风雨中

在泉州,叶儿细长,小花金黄的相思树,想必不少人见过。但是,高30多米,树干周长近4米的相思树,见到的人可就少了吧?这不,在南安市东田镇凤巢村,就有这样一棵巨型相思树,还被当地人称为“闽南相思王”。

这棵不多见的相思树,是否蕴藏着亘古不变的相思故事呢?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凤巢村,一探究竟。

寻树: 依千年寺庙而种 有沧桑古榕相伴

从泉州市区出发,到凤巢村村委会,花了一个半小时。上午11点,记者到达,整个村落,弥漫在雾气之中,犹如人间仙境。

71岁的张储老伯,在凤巢村学堂,教了30多年的书。对凤巢村的历史,颇有研究。他说,据明代著名学者何乔远编撰的《闽书》记载,宋朝时期,有一道人,从现今的惠安县,到此地建了一座寺庙,作为修道之所。该寺庙原本名为“大罗山寺”,后几经辗转,又改名为“棲隐寺”(“棲”为“栖”的繁体字)。

“有了这座寺,才有的这棵树”。寺庙的右侧,便是这棵相思树。树高30多米,树干周长3.9米。树的周围,用石条围住,树干上,爬满了常青藤,还长着不少苔藓。云雾中,老态龙钟的大树,显得有些沧桑,树枝张开,像一把变形的芭蕉扇。

当地村民刘先生说,在2004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东田风情》上有记载:“曾有摄影家拍摄(这棵相思树)后,寄往海内外摄影刊物上发表,被誉为‘闽南相思王’。”从此,当地人也就以这个名号称呼这棵相思树。

相思树的右边40多米处,是棵古榕树。它是相思树最老的“伙伴”。和其他榕树不同,它没有“胡子”。并且,树高20多米,树干周长达6.8米。枝繁叶茂的古榕树,伸开大手,“拥抱”了600多平方米的地面。

相思王、古榕树、千年寺庙,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呢?

说树:传说唐宋时期 思乡和尚栽下

84岁的张挺老伯,是凤巢村以前的老书记,从小就在村子长大。从他有记忆开始,这棵相思树就一直这么大。张挺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这棵相思树是和尚栽的。

在宋朝,当古寺名为“大罗山寺”时,寺庙建有九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僧侣达到上百人。这些僧侣,来自五湖四海。为寄托思乡之情,僧侣便在山上种下了大片的相思树。久而久之,相思树便长成林。1958年,由于“大炼钢铁”,其余相思树被砍下当柴烧,独留下这棵。

71岁的张储老伯,还听过另一个有些离奇的版本。

传言,在宋朝时,同安有一个甘露寺,里面住着100名尼姑。而在大罗山寺,则住着99名和尚。

这99名和尚,希望能与这100名尼姑,一起还俗,组建家庭,但遭到拒绝。尼姑们希望,和尚能再多1名,这样她们才能一起还俗,否则便继续礼佛。和尚们一直未能找到这第100名僧人。因此,事情便不了了之。

为了弥补遗憾,大罗山寺的和尚,便在门前种下了1棵相思树、1棵榕树。相思树代表和尚,榕树代表尼姑。“所以说,这些榕树才没有‘胡子’”。

“不过,这些都只是民间传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张储老伯说,“这两棵树是否是唐宋时栽下的,也没能找到依据。”

[责任编辑:卢侨生]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