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黑色产业链 低价“美容针”进价300元卖1000元
2014-07-28 15:58:19 来源:
0浏览 评论0条
非法“美容针”缘何屡禁不绝?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而生活美容机构没有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资质和条件。然而,一些没有资质的美容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也经营起了“微整形”。
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宣判了这样一起案件:无照经营美容院的店主唐某从网上购得假冒肉毒素的瘦脸针,通过视频自学后,就给客人注射,结果导致了一名模特的脸部变形。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崔光同介绍,公安机关现场将正在给几名顾客打瘦脸针的唐某抓获,当场缴获的瘦脸针经鉴定属于假药。
据唐某交代,她给顾客注射的美容针剂主要从网上购买,因为价格比正规美容院低很多,吸引了许多学生模特。唐某说,肉毒素分有标签和没标签两种,没标签的每瓶进价70元,她以每针千元以内的价格卖给客户;有标签的每瓶进价300元,卖给客户的售价是1000元。
上海市卫监所医疗机构执业监督科科长曹晓红说,我国医疗美容实行的是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制度,从事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有一定的资质。假如消费者随便找一个医生护士注射也存在很大风险,比如说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是否合适,不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同时,如果这个药品来源是非正规渠道,那么质量和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规范医疗美容市场莫让整容变“毁容”
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无资质的生活美容机构或个人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医疗美容广告都属于违法行为。
曹晓红表示,目前我国对互联网上非法医疗信息的监管还存在较大难度。互联网传播快、变化快,一些网站设置者把网站服务器设置在本辖区以外,甚至设置到国外,这就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曹晓红说,上海正在加大对非法医疗美容的查处力度,一方面对网站、微博、微信这些可能会发布医疗美容不正当信息的媒体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违法线索;另一方面,每年都对医疗美容开展监督执法检查,特别是在暑期里开展一些集中整治工作。同时,还会对查处的违法的医疗美容典型案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
一名医疗美容业内人士称,杜绝无证医疗美容,远离非法美容针的侵害,还要靠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擦亮眼睛,切不要被非法商家蛊惑。(记者孙蕾、张梦洁、荆天、李海伟)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
民间美容技艺“挽面”面临失传 阿婆挑起复古风
挽面,民间美容技法,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按传统习俗,准新娘在出嫁前要请人将脸上细毛拔除,寓意...更多
2014-07-15 10:19:46
-
-
美容店消费卡藏陷阱 市民7000元办卡痘未消店关门
泉州市民张小姐在市区一家美容店办了一张号称可以长期使用的袪痘卡,花费7000多元,可是痘还未消去...更多
2014-06-28 13:17:37
-
-
泉州巴比娜美美容院免费陷阱 揽客到消费全有剧本
泉州市鲤城区巴比娜美美容院上街散发“免费体验卡”邀请她们免费美容,体验时美容师却以“身上有肿...更多
2014-04-17 07: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