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排除疑似埃博拉感染个案 一分钟了解该病毒

2014-08-11 15:56:15 来源: 新华

0浏览 评论0

没有生命的“活物”

但是,当时菌原说实在太深入人心,直到1918年大流感(全球性世纪瘟疫,约有5000万~1亿人丧生)盛行时,医学界也未能在病毒和细菌之间做清楚划分,名字常交换使用。直到现在,许多普通人也只是简单把病毒和细菌看作致病因子。

实际上,细菌是有生命的,而病毒却更似一种物质—没循环系统,没消化排泄系统,它们不吃饭、不呼吸、不走动,也长不大,必须有个“寄宿”的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相对于微生物,病毒更简单,典型的病毒由一种核酸组成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为此,人们一直争论病毒到底是生物还是非生命的化学集合体。

从这一点上说,病毒比细菌更难对付。

起初,人们抵抗细菌多数时候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机体,当时肺结核在人们眼里就是不治之症。直到1942年,苏格兰细菌学家弗莱明与其他两名科学家合作,成功分离出了纯化的青霉素,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但是,青霉素能通过破除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杀死它们,而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没作用。幸运的是,干扰素可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抗生素下愈变愈强

因为自身只是一种“物质”,病毒难被“杀死”,只能说被抑制或清除。它们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特性—变异。最典型的如流感病毒,如果同一宿主细胞同时被两种病毒感染 ,比如一种是感染人的,一种是感染动物的,则可能会发生二者相互交换基因组的情况,由此产生新型病毒。比如,2009年4月,全球发生“ 猪流感 ”(新甲型H1N1);2012年3月,中国台湾首度发生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同年9月,广东湛江再度发生……H5N1、H9N2、H7N7、H5N2、H7N9,名字不同却同属禽流感。

另一个不利局面是,近年来人们对抗菌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世卫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菌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抗菌素药物费用占全部药物费用的40%左右,其中,有1/3以上患者根本不需要用抗菌素药物。

事实正是,一旦发现新病毒,人类就生产新型药物和疫苗;而每一种疫苗的产生一定会激发病毒产生新的变异,并且变异越来越出人意料,变成所谓的“超级病毒”。近十几年来,“超级病毒”的名单也在逐渐变长。

标签: 埃博拉病毒 疑似病例 埃博拉出血热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美三家机构助生产疫苗 香港排除疑似埃博拉病例

美三家机构助生产疫苗 香港排除疑似埃博拉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说,埃博拉病毒疫苗很快就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料明年初就可广泛投入使用。此外,香...更多

2014-08-11 11:27:23
埃博拉疫情疑首袭中东 奥巴马拒向非洲提供新药

埃博拉疫情疑首袭中东 奥巴马拒向非洲提供新药

日前,沙特阿拉伯一名曾经到塞拉利昂公干的商人,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病毒全球扩散风险上升。...更多

2014-08-09 16:12:58
中国发布公告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

中国发布公告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

记者8日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中国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公告,...更多

2014-08-09 15:20:45
WHO宣布埃博拉疫情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图)

WHO宣布埃博拉疫情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图)

世界卫生组织8月8日宣布,目前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非同寻常”,已构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更多

2014-08-09 15: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