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滩涂沉船桅杆闲置2年 商人万元买下赠博物馆

2014-08-14 08:50:47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桅杆尾径为50厘米 (2)
  • 桅杆上用于穿绳子固定帆的铁扣
  • 桅杆尾径为50厘米
  • 套在桅杆上的铁箍
  • 桅杆被从水中吊起
  • 桅杆上的铁环已生锈腐朽

桅杆长且构件完整 捐赠博物馆供研究

“这桅杆的价值很高,不仅是它本身,还有其对于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方面的意义。”吴先生说,他决定将此阴沉木捐赠给泉州市博物馆。

他认为,泉州是千年古港,但佐证之物并不多,该桅杆对于研究泉州古港有一定的意义,“它在我这是文化,在博物馆就是文物了。”

昨日午后,吊车开进江滨路内港码头,小心翼翼地从江里吊起古船桅杆,并运往泉州市博物馆。这根长17.85米的阴沉木,最细处直径为20厘米,最宽处直径为50厘米,桅杆上有7个铁扣,已锈迹斑斑,底部因铁扣迸裂导致木头裂开,桅杆上附着好几片贝类海生物。

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初步推断,桅杆应是挂帆的,完整长至少19米,而桅杆所在的古船长至少30米,其排水量约600吨,“应该比此前出水的古船还大。”

至于桅杆沉水的时间、古船的来历等,范主任表示,接下来将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包括回访出水位置、保护出水桅杆等各项工作。

相关链接

乌木(阴沉木) 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在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成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泉州新闻网综合)

[责任编辑:林春婷]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