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学者齐聚泉州 研讨东亚海洋水下考古
2014-08-29 10:12:06 来源: 东南网
8月13日,古船桅杆被赠予泉州博物馆(资料图)
东南网8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实习生 蔡梅莹)深海不但有奇幻美景,还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珍宝。昨天,作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东亚海洋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泉州举行。
中日韩与水下考古相关的学术大腕聚集,探讨水下考古的心得,寻找未来探索的方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当场宣布一条喜讯:中国很快要在青岛正式投用第一艘专业考古工作船,结束之前水下考古全靠渔船协助的历史。
东亚海洋考古学术研讨会由泉州市东亚文化之都建发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以及山东青岛、海南、天津、广东、浙江、香港的水下考古学者与会。还有日本亚洲水下考古学研究所、日本政法大学,以及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韩国国立全南大学等日韩学者参加。
据此前报道,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船被命名为“中国考古01”。设计排水量约为950吨,相比其他常规类型船舶,它具有水下考古仪器专业设备多、后甲板作业面积大等特点。考古船具有良好的稳性与适航性,可以为水下考古专业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平台。
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船的主要工作海域为中国沿海,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址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基本能够满足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求。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下考古研究,至今已进行六批水下考古人员培训。全国有60名左右的一线水下考古人员队伍,其中泉州就有5人。
泉州最早参加水下考古培训的,是泉州海交馆考古部主任傅恩凤,1998年作为第二批学员,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后来,泉州市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红兴、泉州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吕睿、晋江博物馆林清哲、泉州海交馆薛彦乔陆续加入水下考古队伍。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泉州市最快可以在明年年初开始正式的水下考古工作。2012年至2013年,泉州完成沿海水下文化遗存普查的陆上调查环节,详细调查了沿海的渔民、船长、村民,发现古代沉船疑点数十处,基本摸清了泉州沿海北至泉港,南至小嶝岛海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情况。今年内就将形成调查报告,申报泉州开始正式水下考古。
花絮
日学者赞叹古船桅杆
研讨会上,泉州市博物馆最近受赠的那根17.85米长的古船桅杆,作为实证被提及。前天下午,日本亚洲水下考古学研究所理事田中克子认真查看古船桅杆后赞叹:“日本没有发现这么长、这么完整的古船桅杆!”
与田中克子同行的,还有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羊泽林说,大部分沉船被发现时,很少有桅杆,只有桅杆座。泉州发现这么长的古船桅杆,真是见证泉州海丝新的活标本。
标签: 泉州海交馆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
真实存在的“明教”晋江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
晋江市罗山镇苏内村,有一座不起眼的草庵。小庙里有座摩尼光佛,是依着山上岩石雕刻而成的。更多
2014-08-26 12:01:46
-
-
泉州海交馆修缮凸显海丝内涵 预计9月底免费开放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有着全国唯一的海事博物馆——泉州海交馆。记者了解到,除了正在修...更多
2014-08-18 10:00:50
-
-
泉州蟳埔捞出古船桅杆 被确认为国家三级珍贵文物
渔民在泉州湾蟳埔入海口打鱼,拖回了一根残存17 85米的古船桅杆。一名吴姓商人以万元的价格买下,...更多
2014-08-15 08:13:11
-
-
泉州文化宫试行广场舞活动公约 定时限制音量管理
泉州市工人文化宫试行广场舞“活动公约”,统一播放舞曲,解决扰民问题。东湖、刺桐两公园广场舞等2...更多
2014-06-26 09:31:46
-
泉州文化企业零突破 两家企业拟“新三板”上市
泉州文化企业上市有望实现零突破,福建省皇品文化传播、德化恒忆陶瓷拟上“新三板”,泉州安记食品...更多
2014-04-26 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