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宗祠: 绵延千载的正能量 扯不断的根(组图)

2015-01-30 10:04:4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春婷

0浏览 评论0

泉州宗祠: 绵延千载的正能量 扯不断的根(组图)

宗祠是历史的见证物(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供图)

也曾听人发过牢骚,说现代建设过于实际、世故,今天还是郊野芳洲之地,明天可能就变成楼宇林立,记忆中的遗存物越来越少。这是现实,人生匆来去,时代步难停。所幸,我们还有宗祠、祖厝、家庙等“老古董”,在这里,我们依然能找回千百年来氏族演绎的精彩记忆;在这里,依然有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与恪守。近年来,不远万里返乡寻根的泉州游子络绎不绝,他们通过祭祀祖先,理解生命来源,理解自己的家族渊出。而在这祭礼过程中,一种跨越时空的记忆,又以温暖人心的方式,“活”在了城市之中。

宗祠文化 系起泉台血脉亲情

宗祠是台胞对原乡眷念的核心象征和血缘情感的最终归依。据统计,在台湾有超过八成的居民祖籍福建,讲闽南方言,泉州是台胞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同时,泉州也是全国三大侨乡之一。宋元时期,泉州人在澎湖结茅为屋,生产生活。明清时期,泉州移民台湾达到高潮。在台同胞血脉相亲,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故土,通过修族谱、建宗祠、祭祖先等活动,维系着和祖籍地同胞的亲情。

梦绕高山月,心萦故园秋。正是传统的崇祖睦宗、爱乡恋土情结,形成了泉州对台胞的强大向心力。在台湾乡野坊间的不同氏族的祠堂,许多都是泉州宗祠的支祠,不少甚至还原样复刻了泉州宗祠的建筑构造,它们寄托了当地宗亲对故土、亲人真挚的眷念之情,传递出了一种来源氏族血缘与亲缘的认同感,泉台宗祠的故事也因此连篇不绝。

如今,每年都有庞眉皓发的台湾老人返泉寻根谒祖,一句“簪花多在少年头”,往往无法诉尽心中离愁。宗祠是他们注定要去的地方,那积压于心头的数十年离乡苦思,唯有在燃起清香问安于祖先之后,方能就着泪水的冲刷,而释去重负。

标签: 泉州宗祠

图片新闻

视觉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