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苦寨坑商周原始瓷窑址 填补陶瓷考古史空白(视频)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在介福乡政府的展厅中,专家学者们观摩了部分出土文物标本,恰是这些无法看清真面目的器物和凝固历史岁月的色彩、纹饰,让他们心中有数:商末周初,对,就是这个时期的古窑址!
王莉英展示标本(康庆平 摄)
激动--绵绵延延永春苦寨坑
放眼苦寨坑,荒荒茫茫,在杂草与灌木丛中,渐渐浮现的是永春先民智慧与勤劳的身影,是被层层黄土也无法淹没的“土与火的艺术”。
那是30多年前的20世纪80年代,介福村民多有以山地种植芦柑为生者,苦寨坑也是他们经营的所在,破碎的陶瓷片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然而谁也没有把它们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一位有心的村民捡了几片到附近一家烧瓷厂询问,不想它们竟然被初步鉴定为商周时期的器物残片。
这一消息很快就引起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县、市、省各级考古专家先后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有古代窑炉遗迹”这一说法得到确认。2008年至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相关信息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去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泉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于2015年底实施了野外考古发掘。不到2个月,“永春发现原始瓷窑址”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于是有了专家奔聚苦寨坑的这一幕。
“应该不止烧制区,扩大范围勘查,附近可能还有作坊、存储区,以及生活区、墓葬区。”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栗建安忍不住激动,他说,别看苦寨坑现在荒荒凉凉,杂草丛生,或许曾经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地方。
“苦寨坑所在区域适合古代人类居住(沿山脉有古河床痕迹),因此完全可能存在窑业群,甚至产业链。”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楼建龙认为,介福居于晋江和闽江的交界处,有利于产品的流通。
“过去谈福建地区烧窑,主要谈德化、安溪、莆田。虽也谈永春,但是不像这次亲临现场看到永春3000多年前就烧制原始瓷器,以前是没有这个认知的。今天到了现场,看到这些,很感人。永春把福建烧陶瓷的历史提升了,原本就宋元时期的比较多。永春这处古窑应该是商周时期的了。”王莉英说,“我希望能发掘出更早的窑,也希望发现迟一些的窑,比如春秋、战国,那么这一条脉络就很清晰了,这对于研究福建地区陶瓷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
永春医生藏万件非遗文物 四处奔走筹办私人博物馆
永春医生收藏万件非遗文物,目前四处奔走筹办私人博物馆,藏品包括民国永春商务分会成立时孙中山批令...更多
2014-04-19 09: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