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苦寨坑商周原始瓷窑址 填补陶瓷考古史空白(视频)

2016-01-19 08:50:00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震撼--压压叠叠原始瓷窑址

“很震撼!”年过古稀的王莉英站在苦寨坑上,面对的是压压叠叠的9座窑炉遗迹,她一连用了“很感人”“很重要”“很有意义”等来赞誉这新发现。

“土与火的艺术”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窑址或可追溯至商周

众专家在介福乡政府展厅观摩标本(康庆平 摄)

“土与火的艺术”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窑址或可追溯至商周

王莉英正在观摩标本(梁白瑜 摄)

“2014年10月发现,2015年11月下旬开始发掘,至2016年1月中旬发掘总面积235平方米。”福建省博物院副研究员羊泽林参与了苦寨坑窑址的发掘,他说,目前已清理出的窑炉均为穴式龙窑,长2-4米,宽1-1.2米,窑炉火膛处左右壁有圆弧状和“凸”形两种,窑室平面呈长方形。窑底较平,大部分铺砂,坡度在10度以内,燃烧部分位于窑室前部,窑尾均已坍塌,未发现烟囱。而窑壁烧结层较薄,厚度仅2-5厘米。“几乎所有窑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晚期窑炉或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但大部分窑炉结构保存较好。”

“与浙江古窑址比较来看,永春苦寨坑窑址有明显的地方特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元甫说,它的个性明显,比如位置较高,窑室比较窄,长度稍短,火膛突出。这是继武夷山竹林坑古窑址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令人激动,对南方原始瓷的空间布局研究有重大意义。

“此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瓷器标本及一件石器,陶瓷器中绝大部分为原始瓷和窑具。原始瓷器形有尊、罐、豆、钵、纺轮等。器物均采用贴片法分段制作,再粘接而成,多呈灰色或黄白色,胎土大多较细,质地坚硬,也有一部分因火候低致胎质松软。”泉州市博物馆研究员陈建中说,釉多呈青灰、青绿色,部分略偏褐或泛黄。装饰上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网格纹、条纹、戳点纹、鼓钉纹、几何纹、云雷纹、水波纹等,还有一系列的纹饰组合,如弦纹、戳点纹、几何纹组合;网格纹、弦纹组合等。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永春医生藏万件非遗文物 四处奔走筹办私人博物馆

永春医生收藏万件非遗文物,目前四处奔走筹办私人博物馆,藏品包括民国永春商务分会成立时孙中山批令...更多

2014-04-19 09: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