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爱耳日 南安119名儿童听力残疾大部分遗传导致

2016-03-04 09:22:38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黄阳真大女儿预计6月进行手术

“小女儿移植人工耳蜗之后,恢复得不错,大女儿今年6月也将进行手术。”昨日,在电话里,黄阳真的语气轻快,没有了半年之前接受采访时的沉闷。

2015年9月8日,南安商报报道了《洪濑黄阳真的最大心愿,是听女儿喊一声“妈妈”》一文,引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在本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黄阳真的小女儿率先通过“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康复救助申请,并在今年1月接受手术。昨日,黄阳真告诉记者,大女儿在江西申请人工耳蜗康复救助也通过了,预计今年6月将进行手术。

一周前,黄阳真带着小女儿艾景玉到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人工耳蜗的第二次音频调试。返程时,一辆大货车“哐当”经过,艾景玉转过头,一手拉了拉母亲,一手指着刚才的大货车。此时,黄阳真内心非常激动,她笑着告诉女儿:“那是汽车的声音!”

对于正常人来说,那只是噪音,但是对于黄阳真来说,那是小女儿第一次对外界声音作出了反应。

黄阳真说,小女儿是在2月16日正式移植人工耳蜗,最初将音频调得很低,等到小女儿能够接受外界的声音,再慢慢调高。“一开始声音太大,孩子反而会对声音恐惧,慢慢来。”

从福州回来后,黄阳真一家人直奔泉州,租房找工作,因为小女儿于1日进入泉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听力康复训练。目前,艾景玉正在努力适应这个“有声”的世界。“有时候脾气很大,但这两天好多了。”为此,艾景玉的康复老师特地与黄阳真沟通,希望大人能以更多的关怀和包容来帮助孩子。

6月,大女儿将前往江西接受人工耳蜗的移植手术,黄阳真决定让丈夫陪同,而她留下来照顾小女儿。“生活总算有了奔头!”黄阳真再次表达对本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感谢。(记者苏明明洪丽燕)

链接

听力保护8条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来保护避免听力受损?昨日,记者来到南安市医院耳鼻喉科,听听该科室主任郑永福的建议。

“耳朵一旦出现听力障碍,基本上就很难挽回,最多只能恢复部分听力,所以大家平时要注意耳朵的保护。”郑永福表示,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听力障碍患者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大家的防范意识比较强,听力障碍一经发现能够及时就诊;另一方面与现在的医疗常识宣传力度加强也有关系。

郑永福介绍,听力障碍多发生于先天的情况,可能孕妇怀孕期间接触了有毒物质,影响胎儿的听觉发育,或者用药不慎等也会引起听力损失。“加强孕期保健是避免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的重要环节,宝宝的听力保健应从孕期开始。”

“婴儿出生时,可对其进行听力筛查,如果有异常,医生能及时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郑永福说,同时,家长必须格外注意孩子耳朵的保护,如果孩子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一定要加以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一些不良习惯或疏忽大意而后天致聋的案例也不少。“戴耳机听歌、长时间‘煲电话粥’、用硬物掏耳朵、长期处于噪音环境等都会损伤听力。”郑永福提醒。

为此,记者整理了一些保护听力的注意事项,快看看哪些不能做:

1.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对耳朵听力有着最直接的伤害,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

6.少吃高脂肪食物。胆固醇的浓度过高,容易造成血管硬化,使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特别是老人,血脂高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内耳循环受阻,造成耳聋。

7.重视医治感冒、发烧。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儿童要特别注意。

8.避免长时间煲电话粥或者戴耳机听歌。辐射和高音量的音频声会导致听觉器官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