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制导弹药曝光 可助一架歼20猎杀12个目标
2016-11-10 15:45:18 来源: 新浪军事
0浏览 评论0条
中国珠海航展现场消息,我国最新型小直径精确制导弹药,成为了此次航展的热门焦点之一。
这些比传统制导炸弹更为轻巧细小的先进制导武器,适用于我国各种战斗机、轰炸机、翼龙2无人机、CH-5无人机,乃至武装直升机。例如,歼20战斗机预计可以在内部弹仓携带至少12枚小直径制导炸弹,可在一次出动中攻击12辆坦克等目标。
随着100公斤级小直径卫星制导/光电末制导炸弹的公开展出,表明中国制导炸弹向微小型化、高精度化、动能最优化等等方向继续进军。
展出的中国小直径制导炸弹形成了家族化的序列,覆盖不同重量级、不同用途,可以比拼美国最先进的SDB II家族制导炸弹。俄欧强国的技术差距,已经被越拉越大。
一、为什么要研制小直径制导炸弹?
从历史上看,早期的制导炸弹存在缺乏昼夜全天侯作战能力、难于同时攻击多目标、不具备自主制导功能的缺点。美国第一代卫星制导炸弹JDAM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局。它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对自带的惯性导航系统进行修正,保证了在昼夜全天候条件中仍可自主完成制导,准确命中目标。而且用普通炸弹增加制导套件而来的JDAM、成本极为低廉。在实战中,JDAM获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早已拥有了类似于JDAM的卫星制导炸弹,例如飞腾FT系列炸弹。FT-1炸弹在5000-12000米高度、0.6-0.9倍音速范围发射的话,攻击距离达20公里,精度根据用户需求,可控制在10-30米。
二,中国小直径制导炸弹解决了哪些难题?
但JDAM仍有若干缺点:一、体积重量依然较大;二,命中精度有限,导致无法减少携带的炸药总量;三,缺乏精确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例如攻击运动的坦克装甲车;四、普通炸弹改造而成的这类制导炸弹气动性能不佳,未能最大化射程和命中精度。
此外,现代战争要求重视降低附带损伤的问题,这也要求以高精度来实现减少装药总量,避免误伤周边群众。
为此,中国军工人向研制小直径制导炸弹的难关发起了冲击。
首先,中国军工人将卫星定位修正的惯性制导系统,与光电末制导技术结合,令我国最新型小直径炸弹获得了复合式制导体系。这一举多得的解决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难题。因为有了比卫星定位修正更好的末端命中精度,炸弹将在距离目标更近的地方爆炸(近至一米),也就不再需要携带太多的炸药,可以从过去的250、500公斤级,降低至100,甚至50公斤级。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