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拿华谊兄弟10亿买焦虑 开撕不像潘金莲像窦娥
2016-11-28 18:35: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0浏览 评论0条
原标题:冯小刚拿华谊兄弟10亿买焦虑 开撕不像潘金莲像窦娥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冯小刚和万达王健林、王思聪的“口水仗”霸占了各个新闻的头条,除此之外,这场“口水仗”背后的隐情也被揭开。
11月18日,由于《我不是潘金莲》在万达院线的排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冯小刚因此不满并通过微博公开向王健林“喊话”,直指万达院线玩垄断、格局小,还表示“我和电影是牺牲品”。此后,王思聪微博回应称是不看好影片而降低排片,如果这个电影真好自然会提高它的排片。
对于冯小刚亲自上阵“开撕”的“拼劲”,有舆论认为是迫于对赌协议。
华谊兄弟2015年11月发布公告称,公司出资10亿收购冯小刚旗下公司美拉传媒70%的股权,冯小刚等两名股东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如果完不成业绩,冯小刚本人就要掏腰包来补上。
因此要完成今年1亿的利润目标,《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利润就至关重要。而根据美拉传媒的2016年中报显示,美拉传媒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3535.6万元。
但华谊兄弟董秘高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拉传媒2016年度业绩已经完成。2015年和2016年的净利润之和计入今年的业绩承诺。2015年近5000万元加上2016年上半年的3000多万元,已达到8000多万元。
另外,根据华谊兄弟2016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15,159.22 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22亿元,同比上涨1.33%。而与竞争对手同期报告对标分析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的业绩成长下滑明显。
业绩不佳再加上收了华谊兄弟10亿后的对赌协议压力,或许正是这次“口水仗”的起因。而为了提高票房,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多家影院出现“幽灵场”现象。
据界面报道,多家影院为该影片安排午夜场,并且均出现了满场或接近售罄的状态,此后再以机器故障为由关闭场次。甚至还有影院在商场尚未营业的时间段内安排场次。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采访华谊兄弟公关部,但电话无人接听。
业绩不佳、被曝刷票房 华谊兄弟"急火攻心"
据华谊兄弟2015年11月19日发布的《关于投资控股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的公告》。华谊兄弟10.5亿元收购美拉传媒70%的股权,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预付款,其最终受益取决于2016年到2020年5年内对应的净利润,需要至少不低于7000万元、8050万元、9257.5万元、10646.13万元以及12243.04万。
而根据美拉传媒的2016年中报显示,美拉传媒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3535.6万元,因此要完成今年1亿的利润目标,《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利润就至关重要。所以华谊兄弟对于《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极为看重,这才有了这次“公开喊话”万达的惊人之举。
此外,华谊兄弟收购的战车始终没有停下。但从华谊兄弟以往的收购案例来看,未来不乏有盈利能力无法持续、溢价收购形成商誉面临极大的减值压力。这也形成了华谊兄弟未来业绩表现的隐忧。
根据华谊兄弟2016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15,159.22 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22亿元,同比上涨1.33%。而与竞争对手同期报告对标分析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的业绩成长下滑明显。
另据界面报道,根据公号“猫眼看娱乐”爆料,多家南京影院为《我不是潘金莲》安排了午夜场,从午夜零点到凌晨三点不等,并且均出现了满场或接近售罄的状态。同一时间,广州、深圳、武汉、福州、乌鲁木齐等地均出现“幽灵场”的现象,多家影院均无人接听,也有影院称“机器故障场次关闭”。
某影院经理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电商平台上出现的“错误”场次并不知情,排片是人为操作,总会发生失误,这些都归属于集团排片。
值得一提的是,据影院工作人员透露,该店在11月18日上午8点排映了一场满场的《我不是潘金莲》仍留在后台,然而这一时刻所在商场尚未营业。影院经理解释称,早上场次仅为试排,为了防止观众误买,影院已将所有座位锁定,并不计入票房,而且这一场次也是由总部负责安排。
冯小刚微博”喊话”指万达报复? 王思聪回应:没有人和钱过不去
据央广网报道,由华谊兄弟出品、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第一天就拿到了7000多万元的票房。不过,万达院线给出排片只有10%,招来了导演冯小刚的不满。于是,冯小刚昨天在微博上发表公开信,喊话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指责万达打压排片的做法“小家子气”。用他的话说,“10.9%的排片,反映了万达集团10.9%的胸怀”。
公开信认为,万达打压排片,是因为华谊挖走了万达的一块“墙皮”。网友猜测:这个“墙皮”,指的是原万达影业CEO叶宁。今年2月,他从万达离职,出任华谊兄弟CEO。华谊兄弟电影官方微博昨天转发公开信,并表示“公司之间置气一样的怪罪伤及到了作品”。
对于冯小刚的喊话,王健林的儿子,万达集团的董事王思聪在微博上回应,电影排片低是因为不看好影片,同时,他还给冯小刚的微博配上了“碰瓷儿”的标签。
但是,对于冯小刚所说的挖墙皮,王思聪并没有否认,甚至说“只准华谊挖我们有竞业协议在身的高管,不准我们有任何不悦?”他同时也说,“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电影票房好,万达也一定会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
对于王思聪的表态,冯小刚也有回复,他说,正是“由于王思聪对于挖墙皮的不悦,导致不看好这部电影,才导致了万达对电影的低排片。”华谊兄弟CEO王中磊也加入战局,认为行业人员流动是职场正常的事情,万达也挖了不少华谊的人员。
据经济导报报道,冯小刚发文责问万达本身,看上去一切都缘于一个人物:叶宁。
叶宁离开万达院线去华谊兄弟,时间在2016年2月。2008年他出任万达院线总经理时,万达院线自有投资影院仅28家,全国银幕数200块,票房收入3.25亿元。2013年,叶宁出任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分管文化集团旗下万达院线、万达影视等业务系统。
一位与叶宁打过交道的电影界人士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叶宁是圈内的能人,在万达体系中绝对不是“小墙皮”这么简单。华谊兄弟挖叶宁一定是花费重金,看重的是叶宁在影视圈的拓展能力,尤其在院线方面的开拓能力。
其实,华谊兄弟对于院线方面的危机感由来已久,也是华谊不惜重金挖叶宁的原因。
10亿赌局”压力山大” 两年利润一起算?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冯小刚为何如此炮轰王健林,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钱。
时间回到2015年年底,发生了一件令人羡慕惊艳的事情:冯小刚一个负债的壳公司被华谊10亿现金收购。去年11月,冯大导演和上市公司华谊兄弟也做了笔大交易,10.5亿元转让一家公司浙江东阳美拉传媒公司70%的股权。
壳公司不要紧,未来能赚钱就好。于是就有了对赌,拍个电影找来人机器一架一拍,找来发行、院线一卖钱就来了,是不。只要冯导能拍出好片,壳公司也可以分分钟赚大钱啊。这不,冯导还有承诺呢。
冯小刚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2017年到2020年每年比上一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5%。华谊兄弟10.5亿元收购的70%的股权2016年-2020年对应的净利润就是不低于7000万元、8050万元、9257.5万元、10646.13万元以及12243.04万元。五年合计权益不低于4.72亿元不到5亿元。没完成怎么办,那冯小刚就得补啊。当然2020年后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虽然冯导是大导演,但从商业角度考虑,未来能否拍出卖座电影还真不好说啊。这么10个亿就出去了,未来5年按利润可能还拿不回来这么多。而且五年后冯导不干了,也没有办法啊。因而这笔交易,对冯导那是赚到了,上市公司是不是赚到还真不知。
如果第一年就完不成对赌业绩,那多不好看啊。六爷(冯小刚在《老炮儿》中角色)可是讲规矩的人,说到做到。这才刚拿人家10个亿,第一年1个亿的利润就完不成的话,虽说可以补现金。毕竟不好看。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冯小刚承诺的东阳美拉2016年度业绩已经完成。去年和今年的净利润之和计入今年的业绩承诺。去年近5000万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3000多万元,已达到8000多万元。”11月24日,华谊兄弟董秘高辉独家对中国证券报表示,冯小刚拍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片酬已计入东阳美拉的营收。“此外,冯导还有很多代言收入,其实已经够了。”
对于两年净利润兑现一期业绩承诺的方式,财务专业人士吴昕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与并购标的公司的对赌约定,通常是净利润是哪一年就算哪一年。不过,在交易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前一年的净利润计入当期业绩承诺。”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5-09-08)阿里双11搞大了!请冯小刚办4小时晚会比肩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