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唯一孙女:聚会时我都不许别人说我的出身
2016-12-05 10:12:04 来源: 解放军日报
0浏览 评论0条
原标题:专访朱德唯一孙女:一看就是朱家人
朱新华近照
朱新华办公桌边的窗台上,摆着一盆兰花,绿色的叶子纤细柔弱,看着貌不惊人,但是一旦开出青绿色的小花,整个办公室就沁满了幽幽的清香。
这盆兰花的品种叫“朱德素”。据说1962年朱德在广东采集兰草时,在广东仁化县扶溪镇一个村委会书记家寻得其家传几代的大荷素,后来这花改名“朱德素”。朱德喜欢兰花是出了名的,不仅爱养、会养,还留下了大量咏兰诗作。1972年朱新华参军后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就从广东带回两盆兰花送给了爷爷。
2010年,朱新华去福建武平参加刘亚楼诞辰100周年时,拜访了当地一位喜爱兰花的老县长,老县长送给她这盆兰花。直到那次,朱新华才听说了“朱德素”的故事。
“爷爷很少和我们讲他的历史,我们对爷爷的了解就是通过生活中的接触,很多历史内容,我们也是从资料、书籍中了解,可能还不如那些学者们了解的多。”今年62岁的朱新华长着一张国字脸,眉毛很浓,说话语速很快,行事干净利落,英气十足。邓颖超第一次见到她时,笑着说:“一看就是朱家人”。
朱德一生戎马倥偬,大半生在战争中度过,只育有儿子朱琦和女儿朱敏两个孩子,儿子朱琦与儿媳赵力平生有四儿一女,朱新华是朱德唯一的孙女。朱新华的名字就是爷爷给取的,寓意“新中华”。
从广州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朱新华一直在解放军301总医院工作,任急诊科副主任,之后调任金沟河干休所卫生所所长直到退休,现在仍任顾问一职。
在医院的一张公开联系表上,我找到了朱新华的手机号。“病人都有您的手机号吗?”我好奇地问。“对啊,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即使半夜也是随叫随到。”朱新华这样回答。尽管知道做医生很辛苦,但她唯一的女儿还是学了医,现在她的女儿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一名医生。
朱新华现在的日常生活和一位普通的北京退休大妈并无不同。打开她的微信朋友圈,一个重要主题是发布自己外孙的照片。“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特别爱听抗战的故事,中国十大元帅的名字,他背得特别熟。”说起9岁的外孙,朱新华一脸骄傲。
前一段时间,朱新华和几个朋友去欧洲旅行了一次,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的时候,她的十个手指涂着指甲油,而且每一个手指的指甲油颜色都不同。“在从瑞典到芬兰的邮轮上,要买指甲油,我就试了个遍。”朱新华嘿嘿一笑说,她现在的一大爱好是去市场买东西砍价。
在广东从化的日子
上观新闻:虽然您是朱老总的唯一孙女,但有关您的公开资料却很少,我查了一下,您在1969年随朱老总去了广州从化,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朱新华:1969年,我15岁。当时一个大的背景是我们国家和苏联的关系比较紧张,同时国内形势也很紧张。在这个背景下,中央做了一个决定,把在京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和部队上的老领导疏散出去,我爷爷奶奶接到通知后不到一个星期就要离开北京,时间特别紧迫,他走之前只通知了我父亲一个人。
当时有七八个人去了广东,跟我爷爷一起去的有董必武、滕代远、李富春、蔡畅夫妇。我小时候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只在节假日、寒暑假到中南海和爷爷奶奶住。1967年中南海出了个规定,家属不能进中南海,这样即使寒暑假我也不能回爷爷奶奶身边。所以,在广东从化的那段时间,是我和爷爷奶奶接触最密切的时候。
上观新闻:当时怎么让您跟去广东呢?
朱新华:我的两个哥哥长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但是1969年的时候,我大哥朱援朝已经去当兵了,二哥朱和平也进了工厂当工人,二哥很愿意去广东,但是当时走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我爷爷奶奶是打算长期在广东住下去。
长期住下去,身边总得有个孩子。我两个弟弟还小,都在上学,我那年正好初中毕业,在家等待分配,所以选来选去,就让我去广东陪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很开心,没有孩子他们觉得挺寂寞。
我们住进广东住地后,可以在院子里散步,但不能出来,桥头有人站岗。我爷爷身边带了秘书、警卫员、炊事员三个工作人员,除了工作人员,我就是他们唯一的亲人。
上观新闻:那你们平时在一起都聊什么呢?
朱新华:平常就拉家常,不可能老讲国内国际形势啊。我爷爷每天上午固定要读书、看报、学习文件,后来也没什么文件可看,主要就是看报纸、杂志和书,我每天给他念报纸、读《毛选》,《实践论》是读得最多的,还读《共产党宣言》和很多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书籍。读完了要签上字:某年某月,谁谁读了什么书。这些书都读了不止一遍,我看到书上签字都签了十几遍。
我那时候还小,读书不过脑子,认识的字就读,不认识的字问了我爷爷再读,根本不去理解里面的内容。但是读得时间长了,爷爷会问我一些问题。比如“这段你理解了没有?是什么意思?”读《参考消息》上的外电评论,他会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评论?”“你觉得这个观点对吗?”我说不知道。我爷爷就跟我说:“你读报纸不能照本宣科,读书不能不走脑子,尤其读《参考消息》,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完全相信西方的观点。他还告诉我,哪些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评论,哪些是社会主义的评论,怎么思考,哪些观点对,哪些观点不对。他从这些方面启发我,教我怎么读书。
上观新闻:我们知道朱老总很喜欢读书,还组织全家举办“学习日”活动,看来到广东他这个习惯没变。
朱新华:即使在节假日,每天上午都是他的固定读书时间。我不在就是秘书读,秘书不在就是警卫员读。他自己看大字书,突然想起一个心得或者一句诗,他就会写在旁边。这些批注过的书很多都交给了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