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政协委员:广州若建交通大学 我愿捐1个亿(图)

2017-01-08 10:21:2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0浏览 评论0

昨日,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上,政协委员曹志伟发言。

工作人员站在身高1.93米的林旭初旁边。

“假设这个提案(创办广州交通科技大学)被采纳,你的新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愿不愿来牵头做这件事”?

“如果有幸让我加入的话,我愿意先拿10个亿出来做启动资金,如果不让我加入的话,我愿意个人捐1个亿做启动资金。办教育是功德无量的事”。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说。

每年政协的大会发言都是热点纷呈,昨天也不例外。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上,30名政协委员或代表所在党派、界别,或个人发言,为广州的经济、教育、文化、交通等各项事业建言献策。知名委员曹志伟现场个人认捐1亿元建大学的发言,更是让整个发言现场热到飞起。

商业升级

产业电商中也能出自己的淘宝天猫

千年商都羊城,批发市场众多,交易量庞大却对实现财税、营收的贡献有限。在昨日的大会发言阶段上,多名委员都以批发市场转型为主题,对旧市场的搬迁改造、产业电商转型等给了建议。

政协委员方颂代表民建广州市委员会提出广州发展产业电商的建议:“如果过去20年是解决消费者个人需求为中心的消费电商时代,那么,未来的20年是以解决’法人’需求为中心的产业电商时代。”他说,批发市场原本是广州的优势,但现在明显衰弱,应在电商时代中寻找转机。

随着消费模式的变化,传统型产业正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广州传统流通批发产业的优势逐步减弱。方颂表示,广州的传统批发市场其实近年来也在尝试转型,但进展不大。“因为很多是只参与到别人的平台,比如在天猫淘宝开个店,没有真正的改变自己”。目前批发市场的业主没有一个“我去做一个产业电商平台”的概念,去把这个行业一网打尽,而在别的平台上开店这种方式对个体有利但对整个行业转型没多大作用。“其实木材、钢材、五金等的这些行业都有潜力,都有可能再出产业电商中的淘宝、天猫”。

方颂建议制定广州市产业电商发展规划,并出台配套的实施意见。其次,创办广州产业电商发展论坛,发出广州的声音。另外,推动建立有示范效应的产业电商平台和创新平台,“整合城市外围沉睡的资源,建立产业电商园区,引入专业第三方打造产业孵化器或创客空间”。

政协委员丰汉军代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也提出了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方面的建议,他也提出,要推进市场交易电子化,探索线上虚拟平台+线下实体市场。对影响力大、辐射广的市场,他建议“就地园区化”,可选择试点市场,如沙河服装批发市场、中大布匹市场、一德路海味市场、流花服装市场等,采用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市场升级途经,政府统筹、业主联合参与的改造模式,通过改造升级,逐步变成为集商品展示展销、批零贸易、商务洽谈、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数字化商贸服务业中心。同时,也要明确一批关闭或搬迁的市场,比如不符合规定的严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的,设施太陈旧、有消防隐患的,可以以中心城区部分低端批发市场为试点,优先对物流依赖程度高的低端市场依法关闭或实施搬迁。

城市双创

众创空间既要盖好猪圈,也要养好猪

“何委员有很高的才华,这次给他两分钟,要他打通‘任督二脉’,也是非常难”,昨日,政协委员何五元的发言以“打通任督二脉,引导众创空间良性发展”为题,在他迅速讲完后,主持人平欣光这样打趣,引起一阵笑声。

何五元关注了广州众创空间快速增长带来的风险和弊病。近年来,广州的众创空间呈现“井喷式”增长,至去年底已达109家,但他发现,这些空间已经供大于求,入驻率普遍不高,而且缺乏专业性的支持,导致空间只是创客的办公场所,发挥不了孵化成长基地的作用,这使得部分众创空间仅靠“收租”度日,成为“空架子”、“杂货铺”。另一方面,众创空间遇到难注册的问题,“工商登记中没这项”。

何五元幽默地把这些问题描述为“猪圈盖好,没猪养”。他认为,要提高广州市众创空间的整体质量,可以通过提高众创空间申请标准来进行。众创空间本身要聚人气,注重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打造,政府也要鼓励众创空间增强孵化能力、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

政协委员常绍东的发言也关注了“双创”平台发展问题,他指出,广州“双创”平台小、弱、散,空间不够集聚,同时分布缺乏空间引导,各层次的平台也缺乏联系互动,“海珠区有4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但缺少产业园,所以海珠区的孵化器企业和单位没有与其他科技园或工业园建立输送优质新兴企业的机制,孵化成功的企业任其自主寻找生产基地”。

他建议,依托五山大学城、天河软件园、天河智慧城和广州科学城连片打造广州的市级创新创业集聚区,各区依托片区的“双创”节点区域,引导资源聚集,同时推进双创平台与科技园区建立联络和承接机制。

“一江两岸三带”

白天的珠江太静,亟须打造新亮点

夜色下,两岸华灯璀璨,色彩斑斓的游船在珠江上巡游。然而,“白天的珠江太安静了”,苏志佳认为。昨日两位委员都对珠江两岸及其航线发展给出了提案。市政协主席苏志佳更是呼吁委员们多多出谋献策,为珠江添彩。

“珠江游2016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14.37万人次,仅占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45%”,市政协委员、市交通工委委员沈颖在提案中指出,虽然航道约60公里的广州中心城区珠江航道沿线汇集了大大小小的商业、旅游、文化场所超过100个,高度集聚,但珠江游却未能与这些资源衔接,充分发挥潜能。

沈颖认为,现在的珠江游单纯定位于观光,码头设施也不完善,加上岸线资源权属不一,难以统筹协调,因此水上游难以真正实现对沿江商旅文资源的充分融合,“例如码头设施陈旧,配套不足,更是缺少衔接设施,游客难以借助码头前往周边地区”。她建议,按照共享经济的思路,打造水上环线。要利用闲置岸线资源建设码头,寻求合作统筹码头与航线的运营。同步开动相互衔接的3条水上旅游环线。

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教授杨松才提出,要将绿道、步道、公交三网融合,把珠江打造成与天河新轴、越秀老轴并列的珠江生态景观横轴。他表示,目前由于前航道北岸廊道东西向不贯通,三网可达性不高。他建议将临江大道往东西两侧进行延伸,贯通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这样一方面将北岸优质滨河资源串珠成链,另一方面可以分流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路、中山大道、广园快速等东西向干道的交通压力”。杨松才建议连接滨江景观要素,打造主题鲜明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在临江大道增设“空中步道系统”。“在海心沙至广州塔建人行开启桥,金融城和琶洲互联网基地之间的跨江多向人行桥”。

城市形象机场、高铁站等门脸需要更清晰指引

作为第16个约定发言的委员,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编辑帅亦雯是唯一在PPT里穿插视频来加深与会者映象的发言人。她表示,广州的空港、海港、铁路港、高速公路港以及汇聚地标建筑、被誉为“城市客厅”的花城广场等,是展现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主要门面。在此,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擦亮广州城市门面。

“国内外旅客从享受交通工具的环境开始,进入目的地城市,“落地”第一感官非常重要,如何在城市出入口展现大城市风范,广州必须精耕细作”。她表示,目前广州的各大出入口环境五花八门,缺乏高水平的形象策划,旅客一进站,首先充斥眼球的是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牌,让人感觉不到城市的品位。城市门面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则是各大出入口综合交通无缝衔接不够。出入口畅达的交通衔接、方便的交通转换是城市出入口“门面”的重要体现。白云国际机场,一年数千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但机场的交通疏导和转换问题不少,比较突出的是旅客出站后步行时间太长,出站口与停车场通道设计不合理;接机行车道过长、过窄,造成拥堵;车辆乱停、乱鸣笛现象严重等。白云机场指示标识不清,咨询服务站布点稀疏,各种功能性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差,飞机到达口到出站口路途太远等。

她建议由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共同擦亮城市门面。依托花城广场、广州塔为核心的城市新中轴线,策划包装一系列景观。“各大出入口的基础设施必须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比如白云国际机场可规划建设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将停车场等功能区域与出站大厅相连接,形成立体空间分流。结合城市地标、岭南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等宣传作品,在显眼位置搭配“广州欢迎您”多语种的设置,让旅客在排队等候入关、过安检、行李提取时可以触及到这座城市的形象。

交通安全

完善地铁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广州地铁高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地铁公共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刘智成透露,自2015年9月全面启动强化安检以来安检费用已达到1.96亿元,但运营安全风险仍不容忽视,他建议要完善地铁安全防控情报处理和应急响应机制,应用身份识别加强对特殊人群监控。还有委员对地铁规划提出建议,建议增加东西向地铁快线。

“随着客流量攀升,广州地铁安全防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压力。一方面站点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客流疏导和安检等需求,加上地铁车站、列车空间封闭狭小、人员密集,若发生恐怖事件,后果十分严重。而且地铁线网点多线长,地铁运营面向高密度、高流动性、多样化人群,治安问题相伴而生”。

[责任编辑:林春婷]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