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生态调查:母亲河成垃圾场 生态水只应景

2017-01-16 17:09:25 来源: 央视新闻

0浏览 评论0

环保部调查人员:一些问题保护站明明知道,但是受地方政府要挟,不敢说。你吃我的、喝我的,还告我的状,那还了得?

在离祁连山保护区的边缘不足两公里的地方,记者发现一家叫做巨龙铁合金的工业企业完全直排,未经任何处理的烟气直接飘进保护区,环保部监察人员感慨不已,这种场面发生在大白天已经多年未见了。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处长 金冬霞:直排,这绝对是直排,它这设施根本就没上,一股一股的。

张掖市环保局副局长 常峰:巨龙铁合金厂最近是你们监管的吗?你们直接生产着呢,你们赶紧派人来看一下,黑烟滚滚,你们下午先让你们大队过来查查。

环保部调查人员:前段时间中央督察组在都停着呢,听说走了,就赶紧生产。

记者到祁连山保护区的时间是2017年的1月6日,离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2016年12月31日离开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在整改期间这样违法直排,实在是触目惊心。

在祁连山里最大的工业项目就是水电站,作为清洁能源,保护区内水电项目更应当保护好水源,但记者路过石庙水电站,和调查人员进入石庙水电站的值班室,却发现水电站上方有人在往河渠里倾倒维修污泥。除此之外,调查人员又在河道边发现了焚烧垃圾的现场,从残留物判断,这是国家严令禁止的危险废物。石庙水电站隶属于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就是这样一个大型水电企业,在处理各种工业废物的时候,竟然把黑河这条滋润整个河西走廊的母亲河当成了“下水道”和“垃圾场”。

整而不改拷问“生态追责”

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督察后,已排查出违规项目近200个,记者从督察组独家了解到,其中一些部门的违规审批造成了重大环境隐患,仍然有部分项目整改不到位。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无论是核心区、缓冲区还是实验区,都不允许矿产开发,已有的要进行拆除。2015年9月,环保部约谈张掖市政府时指出: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明显,保护区内所有工矿企业都应立即停产取缔或逐步退出生产。约谈一年后,环保部卫星中心在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变化情况进行跟踪遥感监测时,仍然发现多处工矿用地规模发生了扩大。

环保部自然生态司保护区处处长 房志:这是一个煤矿,明显得变大的,2015年12月我们看的是这个样子,这是约谈以后了,然后2016年10月变大,明显变大。

根据坐标定位,记者来到了位于甘肃省永昌县的马营沟煤矿下泉沟矿区,发现矿区1号井的设施完好无损,与山坡上的天然林近在咫尺,采煤的传送带、轨道车、变电站等设施没有拆除的迹象。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这片新增建筑就位于工人生活区。

下泉沟煤矿守矿人:那下边是矿工宿舍,刚盖,2016年七八月份的时候。矿主还想干,撤也不是一时半会儿,他坑下还有许多设备啊。

记者发现,这家煤矿在五年前就接到上级要求,逐步退出生产,但是矿主从未放弃恢复生产的努力,扩建矿工宿舍,就是为了等待机会再次开工。

在守矿人提供的一份值班表上,我们发现了矿主的名字,从守矿人和矿主的通话中记者看到了其中的玄机。

下泉沟煤矿守矿人:靳矿长今年把他们主管部门摆平啦,他们也没有啥需要疏通的,需要疏通是上边的大干部。

除了部分矿点和水电项目整改不到位,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甘肃督察期间还发现了部分主管部门存在以下问题:

除了部分矿点和水电项目整改不到位,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甘肃督察期间还发现了部分主管部门存在以下问题:

宝瓶水电站未按照环评要求保证下泄流量设施和监控计量装置,甘肃省环保部门违规通过验收。

2015年环保部对张掖市政府的约谈中指出大海铜矿问题突出,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仍然向大海铜矿发放了探矿许可证。

甘肃省林业部门违规向位于实验区的天祝县冰河沟和石门沟金沙峡旅游项目发放行政许可,致使草原退化。

张掖市政府未按照环保部约谈要求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没有按要求对位于缓冲区的寺大隆二级电站进行依法取缔关闭,造成4.5公里河段断流。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汪有奎:保护青山绿水这是好事情,大家从认识上谁也知道,但是现实的问题,面包和风景之间,能把这个相互协调掉,我不吃面包我饿死,我看风景就看风景,赏心悦目,把风景破坏掉了,可能今后的面包没有了,但是现实面前,面包没吃到会饿死的,就这个矛盾冲突,这是最大的问题。

环保部南京所生态中心研究员 王智:靠山肯定是要吃山的,但是怎么吃,决定了能否吃得下去,吃得长久。如果制度上、管理上不完善的话,肯定会产生偷吃的问题,留下祁连山老百姓怎么办,子孙后代怎么办。(央视记者 陈允涛 闫建涛 王晨)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