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坛“裂变”观察 德国人乐见“大联盟”吗?

2017-12-02 12:35:45 来源: 新华网

0浏览 评论0

德政坛“裂变”观察 德国人乐见“大联盟”吗?

德国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与社会民主党11月30日开始“试谈”联合组阁可行性。德国人把联盟党和社民党这两个最大政党联合执政称为“大联盟”。对德国百姓来说,“大联盟”不算新鲜,却也不常见。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9月24日18时,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正式结束投票。根据德国电视一台当晚21时50分公布的最新出口民调,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得了33%的选票,使其保持了国会第一大党的位置。图为默克尔当晚在基民盟选举集会上发言。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第二次世界的大战72年前结束至今,德国出现过三次“大联盟”。最早一次是1966年至1969年,两大党为了走出经济衰退、防止财政失控而首度联手。其他大部分时间,通常是联盟党或社民党与另一个小党、如自民党或绿党组阁。

2005年开始,政坛形势出现质的变化。小党力量渐大,大党优势趋弱,“一大党加一小党”组合不足以成为议会多数。那一年,基民盟的安格拉·默克尔首次出任总理,与社民党联合组阁。2013年,默克尔第三届总理任期再现“大联盟”。

对可能再一次出现的“大联盟”,德国民众怎么看呢?

上海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告诉新华社记者,德国百姓对默克尔领导下的上一届“大联盟”政府执政业绩总体满意。期间,德国经济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增长率为1.9%,财政保持盈余,失业人数与失业率都处于西德与东德1990年统一以来最低水平。

民众也有纠结和不满,特别是默克尔政府的难民政策引发民众对国内安全和生活水准下降的忧虑。“老百姓对默克尔政府又爱又怨,求稳与求变的心态都有。”出于对两大党的抗议,部分选民、特别是自认为没有从经济发展中获益的东部选民,把票投给了德国选择党,使这一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一跃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选民对“大联盟”的期待随着局势变化而调整。选前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延续“大联盟”和支持另组“联盟党+自民党”联合政府的比例大致相当。选举结果产生后,现实的组阁选择剩下“大联盟”和“联盟党+自民党+绿党”两种。鉴于社民党宣布充任反对党,选民对后一种选择的认同度有所增加。当自民党宣布退出组阁谈判后,要组成稳定的多数派政府,“大联盟”成为最佳选择,选民对这一选项的支持度开始回升。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倾向于重新选举。

郑春荣说,从理性角度考虑,重新选举劳民伤财,结果极可能与当前局势大致相同。但选民个体感知有差别,会希望经由再次投票打破现有僵局。

延续“大联盟”的阻力主要来自社民党。“社民党每次参加‘大联盟’,干得都很卖力,选民却把功劳记在默克尔名下。社民党被淹没在默克尔的光环下,收获的是每况愈下的选举败绩。因此,社民党内对‘大联盟’心有余悸,尤其是党内基层反对强烈,”郑春荣说。虽然默克尔表态反对组建少数派政府或重新选举,但这两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郑春荣推断,“大联盟”组建成功几率仍稍大于失败几率。一方面,默克尔和基民盟有强烈意愿延续“大联盟”,会在某种程度上尽可能让步,同时基社盟内部内斗不断,党首霍斯特·泽霍费尔的权威受到侵蚀,削弱了“要价”的底气;另一方面,社民党高层仍有不少人希望参与执政,只是需要动用一些手段说服党内基层,同时争取在同联盟党的谈判中掌握更多话语权。(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ifram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transparency="" frameborder="0" height="250" id="aswift_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name="aswift_0" onload="var i=this.id,s=window.google_iframe_oncopy,H=s&&s.handlers,h=H&&H[i],w=this.contentWindow,d;try{d=w.document}catch(e){}if(h&&d&&(!d.body||!d.body.firstChild)){if(h.call){setTimeout(h,0)}else if(h.match){try{h=s.upd(h,i)}catch(e){}w.location.replace(h)}}" scrolling="no" style="height: 250px;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px; top: 0px; width: 300px" width="300"></iframe>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