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促使肝炎患者尽早治疗

2021-07-28 09:22:58 来源: 厦门日报

0浏览 评论0

在危重、疑难、复杂肝病诊疗方面的经验丰富,人工肝技术、腹水还输技术、肝活检技术、肝组织诊断技术一直为区域领先。

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治疗,也是该科的一大特色。一些晚期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因为种种顾虑,许多医院不愿收治,患者往往求医无门,十分痛苦。该科让这些患者在无痛苦、尽量少痛苦、享受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关怀温暖中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途。不少家属事后送来鲜花、锦旗等,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展示了世间真诚、信任、温暖的一幕。因为治疗得当,甚至也有少数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肝癌患者在中西医综合治疗下生存数年者。

另外,现代生活节奏快,针对不会或不方便煎中药的患者,院内除了推出系列肝病茶饮,还有如减肥茶、去脂茶、败火茶、解酒茶、养肝茶等方便使用的中药制剂,为在科室住院的患者提供免费的柔肝茶等,受到患者称赞。

肝二科

中西医结合 人工肝治疗能力强

科室负责人阮清发主任医师为厦门康氏肝病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和传承人,科室以康氏系列方剂为基础,针对“肝脏七病”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的疗效,特别在肝衰竭诊治方面有所领先,并且融合陈国良教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在“肝衰竭(瘟黄)早期”的成功经验,利用牵头中华医学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人工肝“一市一中心”项目的契机,3年来科室人工肝治疗人次占肝病中心85%以上,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在生存率及肝衰竭后肝硬化的预防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针对肝硬化和肝腹水,多项技术取得明确疗效。例如,在慢性乙肝的肝硬化诊治上,以康氏肝病“疫郁理论”为指导,中西医结合取得明确疗效;中药结合“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顽固性腹水;在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探索中,针对核苷类似物经治患者的优化治疗,应用长效干扰素提高临床治愈率;并发挥中医特色,在减少干扰素副作用及乙肝表面抗原阴转后肝纤维化的逆转上,取得明确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特别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该科近期新开展无饥饿感禁食疗法治疗肥胖、超重、脂肪肝,已帮助部分患者成功减轻体重和改善脂肪肝。

与北京302医院张鸿飞教授联合开展的儿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也取得初步成效,并作为分中心参与全国多中心的儿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萌芽”项目,助力规范中国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疗路径。

肝三科

集医教研一体 老中青梯队齐发力

肝病三科也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梯队。

科室主要诊治各类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酒精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性及遗传代谢性肝病以及各型肝硬化合并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肝衰竭人工肝治疗也是该科诊疗特色。特别是难治性脂肪肝,采用FibroTouch无创诊断脂肪肝的脂肪肝病变程度,使用获得国家专利的中医方剂治疗难治性脂肪肝。慢性乙肝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技术获得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药防治脂肪肝治疗技术获得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超声、检验

无创检查及介入

治疗位于前列

在无创检查及介入治疗方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测量肝组织硬度以评估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的程度,是一种无创、快速、可反复应用的定量检测肝纤维化的方法。以及超声引导下的肝脏肿瘤消融治疗,也是不可手术切除及无法进行肝移植的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这些丰富的超声检查经验及介入应用经验,均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位于肝病中心所在的分院检验科是福建省二级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以满足肝病诊治的需求为主要任务,紧跟国内外肝病相关的新共识和新指南,积极开展有确切临床意义的新、特检验项目,在肝病诊治的实验室诊断方面始终处于省内同行业前列。目前该科开展的检验项目已基本涵盖国内外主流的肝病诊治实验室指标,形成了以临床为导向的实验室诊断系列。

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在尹震宇书记、教授的带领下,将“外”“内”融合得更加紧密,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上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提升整体学科的医、教、研等方面的能力,打通肝病医学领域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壁垒,中西医并重,把肝病中心打造为一流医疗团队的赋能中心、医疗技术的实践中心、研发力量的转化中心,把肝病中心的金字招牌牢牢树立在厦门、闽西南乃至全省。(记者 刘 蓉通讯员 江昌铭)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