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款时是多输一个零?历经6次庭审官司终于化解
2021-11-11 16:09:06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条
货款到底是2.5万元还是25万元,汇款时是多输一个零,还是刚刚好?张某和傅某各执一词,由此引发了长达4年、历经6次庭审的官司。近日,鲤城法院浮桥法庭帮双方厘清了争议焦点,最终调解了该案。
张某与傅某在2013年至2016年间长期进行石材贸易,因双方对价格、数量等存在争议,一直未能对货款进行结算。
张某后来起诉声称,在2017年1月27日,经案外人协调,傅某同意货款以25000元结算,后自己委托妻子代为汇款,妻子却不慎多输入一个零,错汇为250000元。
汇款后,张某立即打电话要求傅某返还,但傅某认为张某尚欠的货款应为170000元,因此只退还了张某80000元,其余款项拒不返还。双方多次交涉解决均未果,张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
2017年6月20日,张某向鲤城法院提起不当得利之诉,要求傅某返还不当得利145000元。由于当事人主张法律关系错误、在法官释明法理后仍拒绝变更诉讼请求等原因,加之原、被告双方对货款金额、交易次数等细节存在较大争议,该案历经一审、二审、再审、发回重审等程序,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今年6月9日,鲤城法院重新立案受理该起买卖合同纠纷,此时该案已经历第六次审理。为厘清双方争议焦点,浮桥法庭庭长张晓在收到该案后,详细查阅了原审的大量卷宗材料,认为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双方买卖尚欠的货款结算问题。
在厘清争议焦点后,张法官在庭审前期,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引导双方当事人提供交易期间的全部送货单据及付款凭证等证据材料,组织双方对彼此之间的全部买卖往来进行核算。
因为原告张某长期居住于北京,沟通不便,为尽快弄清真相,法官多次通过张某代理人与其联系,希望张某能够回泉州当面核对账目、确认事实。
日前,张某从北京飞回泉州,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全部到庭进行调解。调解工作从上午8点半开始,双方由于受长期诉讼所累,情绪激动,争执不下。
法官耐心地做双方工作,告知其平心静气方能解决问题,让双方当事人回到案件本身。双方当事人冷静下来后,开始对多年的交易往来进行核算。
由于双方之间的交易往来频繁,单据数量庞大,时间间隔久远,核算工作异常艰难,调查调解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在简单用餐后,当事人、法官和书记员均未休息,继续开展工作。
最终,在法官的主持调解下,双方当事人于当日下午3点达成调解协议:傅某同意于2021年10月31日前返还张某38000元,双方纠纷就此了结。后被告傅某自觉履行了该调解协议,该起历时4年多的买卖合同纠纷终于案结事了。(记者黄墩良 通讯员林舒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