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芝镇开启“耕海牧渔”2.0模式 推进渔业发展转型升级

2021-11-18 09:09:28 来源: 石狮日报

0浏览 评论0

作为福建省渔业重镇,祥芝镇拥有单(双)拖及灯光围网船629艘,约占全市现有海洋捕捞渔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海洋捕捞业迅猛发展和空前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渔业资源逐步衰退、单船捕捞产量和效益不断下降的趋势。传统的“耕海牧渔”已经逐渐落人一步,为此,祥芝镇积极发展蓝色优势富民产业,推进渔业发展转型升级,力促渔业发展强而有后劲,开启“耕海牧渔”2.0模式。

目前,祥芝的渔船总功率不断创新高,渔船也加快了更新换代的进程,近三年来祥芝镇渔业产量都在45万吨以上,其中沙丁鱼、青鱼、巴浪鱼占总捕捞量3/4左右,但效益“以量取胜”,未能达到最佳效益值,渔港目前90%以上的海产是作为初级产品销售。同时,祥芝古浮湾为天然海水养殖场,紫菜养殖是目前最大的一项养殖经济产业,以古浮为主的养殖户中,100多户人家从事紫菜养殖生产,养殖的浅海滩涂水域面积有1200多亩,年产值超千万元。如何让祥芝渔业从“大而不强”转入“强而有劲”呢,这道题摆在祥芝镇的面前,祥芝镇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坚持“生态优先、把握全局、拓宽思路、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捕捞、加工、养殖为主,休闲渔业协同推进,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集海产品冷藏、加工、研制、物流一体化的海洋生物食品工业集聚区,引进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同时,立足实际,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形成精深加工集聚区,把渔业捕获的生鲜就地转化成高品质商品,实现海产品精深加工与捕捞业互利共赢。

祥芝镇在对渔获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发力的同时,也瞄准了休闲渔业等第三产业全新业态。按照“政府牵头,村居参与,村民共享”的原则,祥芝镇大力推进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通过古浮大排档、斗美湾文旅项目为典型宣传案例,借助祥芝镇原有临近海岸带的区位优势,结合海岸带整治行动,建造统一规格的古浮海鲜广场和游客服务中心,规划一批休闲渔业等全新业态,同时,祥芝镇利用已出台的《福建省休闲垂钓渔业船舶管理办法(试行)》《石狮市滨海景区游船管理办法》等规定,积极探索政策空间,探索休闲海钓+体验式拖网+海上观光的海上休闲渔业运行模式,借鉴台湾淡水的做法,抓住中心渔港二期建成投用、海岸带祥芝外线整治和祥芝半岛做“减量”、渔村外立面改造打造太平洋西岸“圣托里尼”等机遇,鼓励渔民由“闯海”向“洗脚上岸”吃旅游饭转变,发展渔村特色民宿,建设集海鲜零售、海产品伴手礼、海鲜餐厅等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祥芝“渔市”,做好陆上渔业旅游的文章。此外,祥芝镇充分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鼓励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经营模式创新,鼓励冷链物流平台企业为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创业创新提供支撑。

远海用捕捞,近海靠养殖。随着新一季“头水”紫菜的上市,以古浮村名冠名的“古浮紫菜”也进入了收割季,作为石狮首枚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祥芝镇规划做大做深“古浮紫菜”这篇文章,围绕“风情海湾、紫菜之村”进行总体旅游策划和开发,将古浮村建设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滨海旅游乡村,规划利用当年国家水产部在西房的试验基地旧址,建设“紫菜创意园”,将其融入特色风情渔港旅游村范畴;延伸产业链,打破长期卖“裸菜”的单一模式,走上紫菜精加工路子,围绕“观海景、品海鲜、带海货、游渔港、宿渔家、体渔俗”这六大重点,激活市场,盘活资源,打造古浮旅游特色产业,以提高附加值,让村民更快致富。

乘着石狮发展现代化商贸之都这一股春风,祥芝开启“耕海牧渔”2.0模式,让祥芝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祥芝镇的镇域经济发展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记者邱育钦通讯员吴煌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