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举行两岸家书研讨会 9封家信述尽闽台“纸短情长”

2021-12-30 10:19:03 来源: 石狮日报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9封署名“云鹏”写给父亲的家信,作者王云鹏,1924年12月7日出生,是福建省晋江县清濛乡人。1945年10月赴台,在台湾省基隆市警察局任职,这些家信作为王云鹏不经意间留下的历史资料,对了解光复初期的闽台社会,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11月25日,闽台民间交流与两岸家书研讨会在泉州举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馆长杨彦杰以这9封家信为例,做了主旨报告。

杨馆长走访王云鹏的出生地,查阅相关资料,对“云鹏家书”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和研究。王云鹏抵达台湾后多次给父亲写信,留存的“云鹏家书”共有9封。大部分信件都写于1946年,只有一封信写于1947年。杨馆长从这些信件分析了光复初期两岸通信,王云鹏在台湾的工作、生活以及闽台往来等情况。

1946年3月15日王云鹏的信中写道:“儿自去年十月廿四到台湾以来,先后□信数封,或因交通未便,难以全数收到。前接大人□□□寄来信,别后一切聊获安慰。”4月11日的信中又写道:“自二月前接奉大人一信后,于今时久未再接悉来示。”16日的信中提到:“本月寄家信数封,未审大人收到否?”

1945年10月24日到达台湾后,王云鹏就急切地与家人联系,不断寄信回家。可是一直到1946年4月中旬,也就是半年以后,他才收到父亲一封信,可见当时通信状况恶劣。6月下旬通信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父亲在每封信上都批注收信日期。如第五封1946年6月28日信,7月12日到(用了14天);第六封7月19日信,7月30日到(用了11天)。每次从基隆寄信回清濛老家,父亲约半个月就能收到。王云鹏工作变动都会在家书中告诉父亲,让老人家高兴。

在“云鹏家书”中,多次提到家乡的亲友到台湾找他的事。有的人是来探亲,更多的人是来找工作,甚至连他的老父亲也有到台一游的念头。特别是1946年6月,王云鹏和家人家信往来频繁以后,到台湾找他的亲友特别多。6月3日,王云鹏在信中提到:“嘉德等一行三人近日安抵基隆,现正在谋职中。”28日信中又说:“最近乡中亲友相继来台者数人,经儿与怀忠各方介绍,稍得工作以维生活。现天宝叔在基隆市信义区公所任职……”王云鹏在信中多次提到:“台湾谋职艰难,如事先未觅妥职业,切勿轻易来台,以免往返之苦,花费之巨。”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从福建到台湾找工作的人很多,以亲友关系相互牵引赴台。通过信中的反映,王云鹏对家中生活开支也有一些帮助。

在调查中,杨馆长还获悉,王云鹏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回到了家乡,到曾经生活过的老房子、“王氏宗祠”、就读过的“金青小学”校址走一走看一看。2001年2月15日,王云鹏老人在台湾去世,享年78岁。

杨馆长说,“云鹏家书”从亲人通信的角度,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王云鹏在台湾的工作、生活情况,尤其是与家乡亲友的往来互动的情感交流。70多年后还能够从信中的细节了解当时的闽台社会与闽台关系,这是十分宝贵的材料。

(洪亚男陈晓岚)

标签: “云鹏”家信 历史资料 家书研讨会 通信状况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