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人间」器官捐献:陨落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前行*
2022-02-18 21:16:12 来源: 人民资讯
0浏览 评论0条
本文转自:大河健康报
2月14日,甘肃省人民医院两位肾移植手术患者康复出院;2月15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肝移植患者徐先生历经46天精心治疗,康复出院。
一名脑死亡患者,一个遭遇车祸的花季少女,他们的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到终点时,选择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前行。正是有了这些伟大的器官捐献者,才使徐先生等三位受助者的生命得以重生。
一名脑死亡患者,两个生命重生
1月20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泌尿外二科肾移植团队连夜奋战,顺利完成两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2月14日,两位肾移植手术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临近春节,我们接到器官分配通知,一名脑死亡患者的家人决定捐献死者的肾脏。”科室的移植团队立即通知待配型的患者,完成移植术前评估,做好手术准备。经过连续12小时的奋战,在医院相关科室的协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两例高难度肾移植手术。当移植团队看到刚移植进患者体内的肾脏开始正常运转,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甘肃省人民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两例移植手术很顺利,感谢捐赠者的无私和伟大,给了他人第二次生命,这也是捐献者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泌尿外二科主任周逢海说,“移植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随时会有排异反应,移植团队要每天时刻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处理移植术后可能存在的排斥反应。”
甘肃省人民医院肾移植患者家属与医护团队合影
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悉,甘肃省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DCD肾移植手术12例。
11岁女孩车祸离世,捐献器官救助3人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移植手术教会我的是感恩,感谢捐赠者的无私奉献,感谢妻子的陪伴与不弃,感谢乡邻亲戚的慷慨与捐赠,更要感谢焦作义教授团队付出的艰辛努力……”2月15日,肝移植患者徐先生在出院时向所有救助其生命的人表达了真挚的谢意。
患者向焦作义教授及团队敬献锦旗
1月6日,一个悲伤的夜晚。年仅11岁的小女孩萍萍不幸因车祸离世,悲痛万分的父母最终选择通过捐献萍萍的器官,来挽救更多生命。
兰大二院医护人员术前默哀,告别小女孩
“孩子虽然走了,但愿意把大爱留给世界,让孩子的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得到延续。”萍萍的父母说,萍萍捐献的器官挽救了三个生命,25岁的徐先生是其中肝脏的受捐者。
徐先生因“肝硬化失代偿期”收住兰大二院,同时伴乙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高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等多种病症,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接受肝脏移植。徐先生一家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进行了器官移植申请登记,当被告知需要耐心等待时,徐先生一家人又感希望渺茫。
在登记完的第二天,幸运之神眷顾了他——徐先生和萍萍配型成功。但此次手术难度很高,因为供体小,而受体患有严重的门脉高压,门静脉直径有3cm。此外,两者的胆总管、肝动脉的管径相差太大。
兰大二院焦作义教授肝移植团队早于2018年完成了甘青宁首例自主肝移植手术。但此次面对的是两人解剖生理方面的巨大差异,这对肝移植团队无疑是一次严峻挑战,手术风险可想而知。术前反复商讨、充分预判风险、慎重应对措施,手术过程近14小时。终于,萍萍的肝脏在徐先生的体内继续搏动出新生的脉动。
兰大二院焦作义教授肝移植团队正在手术
这是一个陨落的生命给予另一个生命的最高礼遇。
器官捐献,让生命走得更远
肝脏移植手术被誉为“肝胆外科王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据介绍,肝移植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十年迅速发展,现阶段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71%,与国际肝移植的整体水平相当。
但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很多,缺口很大。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300多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万多例,捐献器官近10万个,成功挽救了近10万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一个生命的陨落是不幸的,但其生命可以通过器官捐献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延续,这既是对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外一个生命和家庭的莫大帮助。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欧阳海杰
图丨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大二院提供
标签: 另一种方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