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分组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2022-02-26 10:35:15 来源: 水母网
0浏览 评论0条
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YMG全媒体记者申吉忠
水母网2月2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杨健赖皓阳王瑶王修齐)24日起,参加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和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开始分组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围绕报告中提及的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创新驱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
审议、讨论中,代表和委员们认为,过去一年,我市围绕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克服一切困难,保安全、稳增长、促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奋斗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就催人奋进。报告提出勇当“七个先锋”、实现“七个奋力突破”,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符合上级精神,切合烟台实际。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紧紧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聚焦构建“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统筹城乡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精细化推进城市管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上奋力突破。
烟台市芝罘区奇山街道长生社企联合党委书记、山东烟台长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曲敬阳代表:
报告提出高标准开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聚力“突破芝罘”,启动多个老旧片区更新,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和旧城改造“双管齐下”,力度前所未有,伴随老旧小区改造、美好社区建设和快速路建设,多年来困扰居民的居住、出行等问题,都得到显著改善,居民生活有“面子”,更有“里子”。作为来自芝罘区的代表,我对老城区“蝶变”信心满怀,格外憧憬。
山东万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进烟台市委经济界会员联谊会执行会长王寿山委员:
报告用了四个“奋进新时代,塑造新优势”,向我们描绘了5年后的烟台:湾岛陆相映、山海河贯通、港产城融合。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构建“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打造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安排部署,使我们倍受鼓舞,充满期待。我从事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常年为城建项目提供咨询管理服务,在烟台市新一轮中心城区建设发展中,希望能为家乡建设尽应有之力。
◎强化创新驱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奋力突破。
山东三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烟台东方蛋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杰代表:
报告提出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给企业未来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企业连续多年保持销售额和纳税年均近20%的增长,与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创新、扶持企业科研密不可分。作为食品企业负责人,未来,我们将继续根据报告要求,结合企业和市场实际,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变“等风来”为“追风去”,尽早完成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宝源生物科技集团总经理刘勇委员:
报告提出做强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全部建立链长制,实施链长、链办、链主“三链”联动,形成共抓产业链、贯通上下游的发展格局。希望政府、企业等各方集中优势力量与资源,让我市更多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能产生更大影响力,持续叫响“烟台品牌”。
◎改善生态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立足双碳目标,打造绿色低碳样板,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在建设智能低碳城市上奋力突破。
烟台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李慧涛代表:
聚焦市委“1+233”工作体系,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民营企业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将按照“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行动部署,瞄准“率先走在前”的奋斗目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高端装备供给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勇当先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先锋。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支社副主委李斌委员:
烟台作为国家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城市,2020年全面推动整治试点示范。报告提出,建立“一湾一策”污染治理机制,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创建国家美丽海湾。我们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对排污口归并分类,“一类一策”建立档案,分类实施综合整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海排污口长效监管制度体系,确保整治目标任务。我将积极围绕全市海洋生态保护、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推进现代海洋强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标签: 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