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受访者支持将严重“网暴”行为纳入公诉案件
2022-03-10 08:23:4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0浏览 评论0条
如何遏制网络暴力,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强化互联网平台责任,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以有效遏制网络暴力这一不良现象。这一建议得到广泛关注、冲上热搜。对此你怎么看?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对459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觉得当下网络暴力事件多。90%的受访者觉得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90%的受访者支持“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
90%受访者觉得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
浙江杭州在读研究生朱紫琪感觉现在网络暴力泛滥,尤其是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上,容易出现人身攻击。很多网友自认为是从“正义”的角度出发,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情绪,可能就失去了原来“正义”的目标,忘记了初心。
湖北武汉钢琴教师朱睿真很关注前段时间发生的刘学州事件,“寻亲男孩刘学州遭遇网络暴力后,最终自杀。但是这个悲剧发生后,‘网暴’他的人又转而去骂他的父母和相关责任方,我觉得又形成了新的网络暴力”。
调查中,94%的受访者觉得当下网络暴力事件多。
浙江金华的新媒体行业从业者姜曾玉觉得,网络上的语言谩骂和“人肉搜索”,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会对相关事件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是情绪化的发泄,却可能造成当事人 “社会性死亡”,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四川成都在读研究生郭亭亭在网络平台看到很多粉丝圈吵架,“这种网络暴力引发的行为很影响网络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
姜曾玉说,在网上发表观点是非常方便的,自由讨论社会公共事件,讨论者会有一种社会参与感。但这中间会有一些人出于自以为的“正义”,或者为了展现个性,表现出与生活中截然相反的一面,进行谩骂和负面的情绪表达。
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觉得网络暴力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82%的受访者觉得会损害受害者正当权益,8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挤压了网络理性建设性言论,60%的受访者觉得扰乱了社会秩序,56%的受访者觉得冲击了公众的法治信心。
标签: 公诉案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