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集结!要体力,更要专业!一天之内,上海近百名核酸检测志愿者上岗

2022-03-14 20:26:12 来源: 新闻晨报

0浏览 评论0

3月13日凌晨6点,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部主任毛卓接到公司领导来电:因为连日来上海核酸检测工作量激增,相关机构亟需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公司要立刻组织员工报名。

上午9点,在位于川沙的美迪西总部,包括毛卓在内总共25名公司员工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赶来,全部集合到位,跟同部门其他同事进行工作交接,同时为接下来的志愿者工作做好准备。

与毛卓和同事们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同时,3月13上午9:54,公众号“浦东文明”发布“核酸检测工作志愿者招募”。文中表示:根据市政府的紧急布署,为确保本市新冠核酸检测任务及时完成,现需要紧急招募30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浦东相关检测机构。

但与人们熟悉的更偏向于体力工作的普通防疫志愿者不同,这批志愿者有非常高的专业性要求,“从事过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室操作人员,有PCR上岗证优先”。

3月13日中午,毛卓任组长的美迪西志愿者小组抵达位于张江高科园区的上海宝藤医学检验所。而由“浦东文明”招募而来的社会志愿者,也在陆续赶到。

截至今天上午,在短短24小时内,上海紧急集结了约60名生物医疗企业的专业志愿者,和超过30名来自社会上的专业志愿者,赶赴核酸检测的工作一线。

有多“紧急”?多方联动,要求当天到位

毛卓接到公司的紧急电话,“浦东文明”发布的紧急招募,来得有多“紧急”呢?用四个字就可以解释:当天到位。

而这样的“紧急”,显然来源于上海多处核酸检测点都出现排队现象、市民反应检测结果出得很满、核酸检测工作量激增的现实情况。要缓解这些压力,补充专业人手是当务之急。

招募中所说的“浦东相关检测机构”,指的是位于张江园区的上海宝藤医学检验所。众所周知,目前做核酸检测的主要有两支力量,一支以公办医院为主,另一支就是企业化的第三方机构。浦东新区目前有8家机构可以做核酸检测,而宝藤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支援宝藤的核酸检测工作,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迅速联系本市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由这些企业提供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据悉,在接到通知后,上海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就立即组织报名,最终抽调总共约60名专业人员。其中仅美迪西一家,就派出25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他企业则以零散派遣为主。

毛卓告诉晨报记者,因为专业相关,他所在的美迪西生物部此次总共派出了12名同事。“其实留在公司的同事们也会很辛苦,因为他们除了自己原来的工作,还要负责做一部分志愿者们留下的工作,但是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地完成了交接。”

这些重点生物医疗企业本身都有着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再增派人手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另一方面,浦东新区文明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者协会联合相关单位,迅速组织了这次面向全社会的核酸检测志愿者招募活动。

因为对近期核酸检测工作的密切关注,以及核酸检测志愿者迥异于其他防疫志愿者的专业要求,这则招募引起来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转发,阅读量很快超过了10万+。

有多踊跃?30个名额,400多人争取

这样一个要求称得上非常严格的志愿者招募,后续进展如何?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宋冬梅提供了一组数字:截至今天上午,即在24小时内,已经接到400多位上海市民的踊跃报名;宝藤在对报名者的相关资质进行核验之后,确认能够上岗的社会志愿者将近50名,他们将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安排。而在3月13日当天,就已经有社会志愿者“火线”上岗了。

宋冬梅告诉晨报记者,报名者来自上海各个区县,以浦东新区居民为主。因为这批志愿者的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在收到报名信息之后,工作人员要挨个打电话过去联系、确认。这时工作人员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报名者并不具备专业条件,他们中不少人觉得自己专业相关,比如从事医护、医院行政、教师等行业,觉得自己就算现学,也有能力迅速上手,所以就忍不住报了名;还有的报名者表示自己白天要上班,但愿意利用晚上时间做志愿者服务。

有意思的是,很多报名者在被告知专业不对口之后,还非常遗憾地问工作人员:如果这个工作不行,你们那里还有别的岗位需要人手吗?我都愿意!

从事志愿者工作多年的宋冬梅说:

“在疫情压力之下,上海市民的这种热情,这种很想为自己的城市做点什么的积极性,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

有多辛苦?两班倒,24小时不休

因为正在上班的志愿者们都在实验室严格隔离的工作环境当中,无法随时与外界取得联系。乘着短暂的工作间隙,毛卓向晨报记者介绍了志愿者们的工作情况。

从昨天到今天,由富有经验的老员工带领,志愿者们已经逐渐熟悉了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流程,并根据各自专业进行了初步分工。“当然,因为工作性质特殊,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工作纪律和工作安全问题。”

跟宝藤的正式员工一样,所有志愿者都采取两班倒工作制:早八到晚八,再到早八。毛卓说,这样的工作强度是志愿者们要迅速克服的。“我们在公司上班的时候虽然也有加班,但不会达到这样一个强度,而且我们也没有倒班。我问下来,第一天做夜班的同事,感觉是又兴奋,又辛苦。”

辛苦,除了因为超长待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还因为身穿全套防护服所带来的强烈不适。因为每进出一次实验室就要更换防护服,为了减少这种成本,志愿者们进入实验室后,都有意识地减少喝水量。一班12个小时,他们只出来一两次,而且尽可能地把所有事情都放在一起解决。

毛卓特别提到,他的同事们以及其他志愿者们都很有感慨,这样的工作模式,实验室的员工们已经持续了两年之多,他们的辛苦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在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背后,其实都是他们废寝忘食的工作和付出。

“我相信只要看过他们工作的人,都会特别心疼他们。我们也希望通过志愿者的工作,能帮助到他们一点,能为上海的防疫工作出一份力。”

疫情之下,人们有担忧、有惶恐、甚至有抱怨,这些,其实都在所难免。

但更多的上海市民,像毛卓和他的同事们,像“浦东文明”招募的志愿者们一样,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要为上海,要为自己生活着的这座城市,做些什么。

——在这场“守沪战”中,我们,都是彼此的战友;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标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