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大型封控社区,核酸检测速度提升一倍的“秘诀”是什么?

2022-03-17 18:19:26 来源: 人民资讯

0浏览 评论0

本文转自:上观

3月17日早上,下雨天,位于杨浦区大桥街道长阳新苑小区内,许多身穿黄色雨披的年轻人一早就开始忙活起来。20多岁的田轶钦刚刚搭好雨棚,又帮着社区医生从车里把一箱箱检测工具抬出来。田轶钦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这两天小区封控管理,她成了志愿者团队中的“女汉子”。

长阳新苑居住着4000多户居民,老年人较多。封控的第二日赶上了下雨天,给原本就人手紧缺的小区带来了压力。然而让居民们没想到的是,当天的核酸检测速度却比昨天更快,也更有秩序。

从每小时检测200人到300人

大桥街道共有88个居民区。此次48小时封控检测,街道将一些距离近、居民数量少的小区进行合并后,形成了63个核酸检测点,每个点位设置“点长”,经过双轮培训后上岗。

“昨天完成整个小区居民采样花了3个小时,今天的速度更快,每个采样点从一小时检测200人,提升到一小时检测300人。”锦州居委点位负责人王若男告诉记者,其中“秘诀”在于动线设计。

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分区动线图,核酸检测点分成三个区域,让居民依次进入。第一个是“检查截图区”,居民在排队的同时,由志愿者挨个检查二维码截图是否准备好;第二个是“扫码区”,志愿者给居民扫码。完成扫码后,每10个人一组分批进入第三个“缓冲区”等候采样。

完成采样后居民到“出口区”登记楼号和姓名即可返回,全过程大概15分钟。“为了扩大筛查速度,我们从昨天10个人一组,增加到了20个人一组,速度快了一倍。”王若男说。

“整个流程的关键在于叫号的速度要掌握好,既要防止楼下人太多,又要保证效率。”排队的居民是由志愿者按照顺序一栋楼一栋楼地叫下来,没叫到的楼栋,有志愿者守住入口不让居民提前下来。“排队人数要控制在80人以下,30人以上,避免居民等候时间长,又能让保证楼下至少有3列队伍同时接受采样,提高效率,如果出现拥堵要立即停止登记。”

由于每个小区的空间位置不同,核酸检测点位的设计也要因地制宜。有的老小区空间不足,只设计一条队伍,缓冲区的秩序就一定要维持好,不能扎堆;在部分有条件的小区,当天的核酸检测点就设在了半开放的地下停车库,避免居民淋雨。

锦州居委将核酸检测转移到地下车库防止居民淋雨。

一夜间年轻人都出来了

在长阳新苑,中午12点开始采样,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从早上就开始挨家挨户提醒居民准备新的二维码。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我们提前给没有手机的老人生成第二天新的二维码,打印出来,让他们拿着纸头下楼测核酸。”长阳新苑居委主任何丽娜告诉记者,在提前备好二维码这件事上,年轻人帮了大忙,为高效检测争取出时间。

现场搭雨棚、维持秩序、安排点位、录入人员信息等,每个岗位上都活跃着“黄雨披”的身影。 看到这满眼的黄色,长阳新苑居民区书记沈弘终于松了口气。“封控第一天我们从凌晨接到通知,早上5点封门,12点开始核酸检测,居委会一下子茫然了,封控工作需要大量人手从何而来?”

早上9点,接到封控通知的年轻人就陆陆续续到居委会报名了。“我们今天都不用上班,来帮个忙。”“我在单位做过防疫工作,我先登记当志愿者。”来报名的人里有护士、幼师、酒店经理、企业白领、城运中心工作人员……4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一下子就组建起来了。“小区里老年居民较多,平时年轻人都在上班,碰不到面,但一夜之间,年轻人都出来了。”

邵煜晨是大桥街道今年新进的公务员,家住普陀的小区也实行了封控管理。周三凌晨3点接到封控通知时,邵煜晨面临一个选择,留在家或是奔赴工作岗位。选择了后者的她成了点位负责人,和许多坚守在一线的基层干部一起,已经连续两天都睡在街道办公室内。

此次封控期间,大桥街道共发动了5000名志愿者,大多数都是小区居民和街道基层干部。他们组成了一支高效、可靠的防护队,为社区防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标签: 速度提升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