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喜剧重新“好看” 喜剧从业者应端正心态

2022-03-18 11:11:42 来源: 安徽日报

0浏览 评论0

为什么现在喜剧节目不太好看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巩汉林发出“灵魂拷问”,引发热议。

谈及喜剧,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难忘的经典作品。优秀的喜剧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饱满、主题贴近百姓,为大家带来欢声笑语。但正如巩汉林所言,近年来很多喜剧“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喜剧小品演员来做,是流量明星来做”,质量自然得不到保障。此外,不少喜剧缺乏原创性,内容充斥七拼八凑的网络段子,被批评“过去流行语从喜剧作品里找,现在喜剧作品是对流行语的‘复制粘贴’”。还有部分喜剧节目将低俗笑话、争议言论作为“卖点”,“蹭热度无底线”,极少数甚至挑战法律红线。行业创作环境一旦恶化,更难出好作品,对公众愈发失去吸引力。

让喜剧重新“好看” 喜剧从业者应端正心态

让喜剧重新“好看”,喜剧从业者应端正心态,告别浮躁,回归初心。不少老一代喜剧工作者一生践行“工匠精神”,许多百看不厌的经典作品经千锤百炼诞生。应这些“老戏骨”为榜样,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点耐心打磨。“专业人干专业事”,也要与时俱进,学习研究更多新的创作手法,跟上时代文化发展节拍。还应积极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络综艺节目等新载体讲好“喜剧故事”,引入更多新鲜血液进入喜剧创作行业,同时,抵制行业内“饭圈式”营销,遏制“资本造星”等不良风气,喜剧只有回归舞台表演艺术的真价值,才能重新散发魅力。

被问及创作心得时,巩汉林表示:“我们那时创作是发现社会热点,寻找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是与老百姓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时感受身边人、事和时代生活变化。”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喜剧创作一定要戒除“复制粘贴”的惰性,创作者和演员俯下身子接地气,从柴米油盐的生活日常中汲取灵感,从民生百态中挖掘鲜活素材,才能让喜剧真正能反映群众所思所想所求。

许多经典喜剧之所以经久不衰,因为其赞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西厢记》中的小红娘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冲破封建牢笼;《阿凡提》塑造了机智勇敢、为百姓打抱不平的主人公形象,正反面人物的冲突较量令观众大呼过瘾;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创造票房神话,隐藏在笑声背后的真挚亲情让观众“破防”……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许、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行业工作者既要把握当下社会热点,也应敢于让主题跨越时空,歌颂社会生活闪光点,艺术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使喜剧不但好看,且温暖“治愈”,引人向善。(记者 梅麟)

标签: 经典作品 回归初心 艺术价值 所思所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