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小心9类网络诈骗趁虚而入

2022-03-21 07:34:41 来源: 人民资讯

0浏览 评论0

本文转自:华商网

春季招聘可能会遇到骗子,共享屏幕可能会遇到骗子,参与抽奖可能会是骗局……近日,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制造多起电信诈骗案件。西安莲湖警方根据案件特点,总结了高发电信诈骗类型,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1.加钱快速出核酸结果骗局

“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就出结果”,这就是骗子利用热点设置的新骗局!

警方提示:核酸结果一定要由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核酸检测没有私人渠道,不要轻信加钱快速出结果的广告,避免上当受骗。

2.利用疫情订改机票骗局

有朋友要回国,因为疫情需要包机才行?警惕!这是骗子利用疫情热点骗你转钱的最新理由!

警方提示:网上交友须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否则很容易掉入骗子为你“量身定制”的圈套。在网上遇到陌生人以各种理由要求你转账汇款的,很可能就是骗子。

3.抽冰墩墩冬奥纪念品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搭建虚假的冬奥会官方网站,在网站上进行所谓的“幸运抽奖”“冬奥纪念品赠与”“冬奥限量版纪念邮票限时抢购”“冬奥纪念币抢购”等活动,诱骗进行在线注册。诈骗分子早已在网站中植入盗号木马或病毒程序,一旦市民按照网站设定路径操作,就会落入诈骗分子圈套,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银行卡中的钱财被转走。

警方提示:购买北京冬奥会纪念品建议认准官方渠道,避免被人利用,上当受骗。

4.春季招聘骗局

利用招聘兼职的广告来进行实则培训的骗局,如“招兼职(非中介)”“招发传单”“招兼职发传单(学生优先)”等,就是让你参加他们公司的培训,但是要交几百元不等的培训费。

警方提示:找工作先要求你交钱的肯定是骗子。

5.共享屏幕骗局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此类诈骗中,骗子往往冒充“公检法”或注销校园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平台客服人员等,诱导受害者使用网络会议视频内的“共享屏幕”功能。

警方提示:互联网时代一定要谨慎保管手机信息,切不可让任何人窥看自己手机屏幕的金融操作。

6.办理电子社保卡骗局

收到“社保中心”发送的短信,要求办理新版电子社保卡否则逾期将停用,大家千万要小心,这是最新的办理社保卡骗局。

警方提示:收到含有不明链接的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轻易透露个人金融账户信息及身份信息,更不要按其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如个人出现社保卡使用异常,请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确认或拨打官方热线进行咨询,谨防上当受骗。

7.针对老年人的理财投资骗局

老年人接触到的投资理财内容越来越多,不少人甚至把投资理财当作一项重要的业余生活。但由于缺乏理财知识、盲目追求高额收益、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老人常常会陷入电信网络诈骗陷阱。

警方提示:投资理财要通过正规官方的理财机构办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不要被高收益的广告所迷惑,更不要向陌生人或陌生机构汇款,毕竟风险往往与收益是并存的。

8.贷款解冻金骗局

“高额度”“低利息”的贷款广告的确吸引人,但是只有汇出一笔高额的“贷款解冻金”才能办理贷款,这样的事儿还是远离为妙。

警方提示:银行不存在贷款解冻金业务,这就是骗子编造的新花招。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正规贷款在放款前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9.贷款低利息骗局

网上提供利息很低的房屋或汽车贷款,申请条件也相当宽松,只要付一笔贷款申请费就保证批给你贷款,结果申请费收取后,就再也没有音讯。

警方提示:办理房屋和汽车贷款切勿贪图便宜,如果觉得对方提供的“利息低”就要警惕,通常这种情况存在猫腻,很可能就是骗局。 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

标签: 趁虚而入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