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一场大会,并没有成为过去式,它是一个时代
2022-03-23 15:00:14 来源: 大观云南
0浏览 评论0条
1999年,昆明举办了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为期184天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一场盛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昆明,认识了云南。也给昆明留下了一个至今仍是外地游客来昆的打卡地——世博园。
去年,云南如火如荼地召开了“cop15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140多个缔约方、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5000余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进程。然而除了现在在街头偶尔还能看到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告。于大众而言,这场盛会已成过去式。真的是这样吗?时隔近半年,今天我想再来唠唠关于“生物多样性”。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由三种息息相关的特征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这三种特征之间联系得越紧密,生态网就会越密集,并且恢复能力越强。
在面对气候变化、疾病、或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的波动时,这个生态网会更加脆弱。
每当一个物种由于它脆弱的基因池而消失时,联系网的一环解扣,某些部分的联系也会随之分裂。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存活的关键,我们人类也在这个生物多样网络中,即使只少了网上的几根线,我们的安康也会受到威协。而切断太多的联系,将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生物多样性看似是一个环保问题,其实是一个能源问题
如果你以为“生物多样性”仅仅是一个环保问题,那还远远不够。最近油价连续上涨,大家应该也都深有感触。能源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资源,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石化能源,无论在开采技术、冶炼技术、终端应用上都有着相当高的门槛。传统能源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对环境的破坏性大,不管是在生产端还是在应用端都有所体现。二是传统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一旦储量耗尽,人类文明的发展将陷入停滞阶段。
所以,世界各主要国家当下都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未来的能源战略。在全世界汽车行业中,燃油车被其他国家统治了100多年,中国一直都是处在被动地位。这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发展,希望能通过新能源车来翻盘。
未来,这一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强。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提升新能源对传统石化能源的替代率水平,对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你可能要问了,发展新能源和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有100万种生物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其中,约50万种可能在近几十年灭绝。尽管能源行业不直接破坏生物多样性,但与生物多样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业革命带来长期大规模的化石能源开发,成为气温升高变暖、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生物资源过度消耗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化石能源过度使用带来的全球物种灭绝加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风险。
想要减轻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扭转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就要从根源上突破生物多样性发展的困境,加快推进能源电力革命,彻底改变基于化石能源的发展思路。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推动建立“无污染、零排放、高效率”的新型能源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双双排名世界第一,全年发电量达到3259亿千瓦时,占我国发电总量的4%。我国光伏产业的产值也达到了7500亿,多晶硅产量也达到了50.5万吨。
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个关于“民族复兴”的战略问题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碳中和”,碳中和是中国给世界的一个承诺,具体的内容是在2060年,也就是40年之内,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向空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不好的温室气体跟我们中国自己消耗掉的温室气体将完全抵消,也就是我们不再给地球添任何麻烦,地球不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糟糕。
中国现在每年碳排放量占全世界的28%,总量大约等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碳排放的总和。但从人均碳排放来看,我们并不高。每年人均碳排放在7吨多,而美国人均碳排放16吨。这也是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必要过程,这些年野蛮生长,基础建设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中国走过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但是要实现强起来这个目标,我们就要思考教育问题、环保问题、人类命运这些更宏大的问题。这就有了去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说2060年就实现这件事。
这个时间点和地点就非常微妙,因为这明明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为什么我们到联合国大会去做承诺?当下这个时间点,全球各国自己家那点事都忙不过来,中国决定站出来,为全人类的利益做点事情,这个就叫做“大国担当”,叫以天下为己任,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其他国家只考虑自己家门口那点事儿,我们思考的是人类这个族群和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回到开头,“生物多样性”不是一场大会,也并不会随着大会的结束而成为过去式,而是一直在进行中。承诺已经做出来了,具体就看接下来的40年,乃至更久我们怎么去做!
标签: 生物多样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