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吃冷席”现象增多,很多人随了份子钱就走,连饭也不愿吃?
2022-03-24 08:06:57 来源: 小鱼说财经
0浏览 评论0条
在农村,办席本是一件十分热闹的事情,都知道农村的人情味极浓,同村的人几乎都是相识的。而以往在农村,只要家中有红白喜事的,都需要准备丰富的菜品来宴请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如此一来,人一多气氛自然也就热闹得多。
办席不仅是一种宣告大事情的方式,吃席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亲朋好友与左邻右舍,通过吃席,往常不常见的人可以寒暄上几句,大家相互了解下近况,席后还可以打打牌促进下关系。
可近几年,人们慢慢发现曾经热热闹闹的酒席变得“吃冷席”一般,大多数人连席都没吃,直接随了份子钱就走,这到底是为什么?
以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对于人们来说,办席就犹如过年一般,是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一年到头除了过年有机会吃到丰富的菜品以外,就只有办席的时候可以大饱口福。而且这也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饭菜,更像是一场促进村里人交际的饭局,难得可以聚齐那么多亲朋好友以及父老乡亲,众人喝上几口小酒,尽情畅谈。
农村的宴席不像城市办得那么精细,一般都是自家准备,跟村里各家各户的借来锅碗瓢盆,院里里支口大锅,摆上几桌,即使是正在忙着耕耘的男人们都也要停下手中的活,加入办席的准备工作中。
男女老少都自发动手帮忙,可谓是其乐融融,宴席间邻里乡亲们欢聚一堂,虽是简陋,但人情味满满,菜品虽不似五星级饭店那般精致,但终归是一种家的味道,更显得亲切。整场宴席下来,人们都不知不觉中少了些许束缚,多了几分豪爽和亲近。
如今,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农村办宴席渐渐地失去那股子热闹劲,从吃“热席”慢慢地变成了吃“冷席”。所谓的“冷席”并非指的冷菜,而且形容气氛低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少参加各种宴席,时常都是礼到情意到,人到没到已是无所谓了,于是参加宴席的人也渐渐变少。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参加宴席的热情,当真是因为感情淡薄了吗?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变得不爱参加宴席并不是个别原因,主要还是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一、举办宴席的性质多样化
在以前农村办宴席无非就是红白喜事,大家一同欢喜一同哀伤。可如今,人们为了收取红包礼金,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和办宴席挂钩,例如什么乔迁入宅宴、添丁百日宴、升学宴等等,更过分的是甚至连家里的果园丰收、小猪产仔都可以借口摆席。
慢慢地,人们对于吃宴席已经麻木,从最初的摆席交流情感到如今成为有心之人的敛财之道,早已违背了摆席的初衷。要知道人们参加宴席所给的份子钱,那是出自内心的情感表示,并不是可以被加以利用的。
久而久之,人们心中的那点情分自然会被磨灭光。最后面对各种各样理由的宴席,人们早已没有参与的兴趣,顶多就是碍于情面把礼送到,人都懒得去,本该是热热闹闹的宴席,却是没有几个人前往参加,场面极度荒凉。
二、生活条件的变化
以前人们开心吃酒席,是因为农村的条件还十分艰苦,平日里都是粗茶淡饭,只有过年才可以大鱼大肉,所以遇到有人家摆酒席都会特别开心,变现得十分积极,对着宴席上的大菜垂涎三尺。
但如今农村的经济也在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对于鸡鸭鱼肉早已司空见惯,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反正还吃不惯农村的宴席,一般自己家摆宴环境都不会很好,饭菜也比不上饭馆酒店,所以人们也失去了参加宴席的动力,大多参加宴席的人只是为了与主人家之间的关系好,没有几个人是真的去吃饭的,“冷席”的局面越来越多。
三、工作忙碌,时间不允许
农村建设计划已经实行多年,农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后,村民们与城市的连接也密切起来,尤其是年轻一辈,大多都前往城里务工,也只有过年过节才偶尔有时间可以回家一趟,像寻常别人家摆席是经常赶不上的。所以也就有很多人没有前往吃席,只是送了份礼。
总而言之,“冷席”的情况大多都是在于个人,本该是纯粹的宴席变得早已不纯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了人们三观的变化,以前淳朴的农村宴席怕是很难回得去了。但是不得不提一句,现在正是国家防疫的关键时期,本身就需要减少聚众吃席都场合,等到疫情完全过去了,再喊上三五好友,抛开各种世俗利益,纯粹地好好相聚吧。
标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