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翻新,类型不下50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仍需加力

2022-03-31 15:50:00 来源: 读创

0浏览 评论0

上到老人,下到儿童,全年龄段诈骗不设限;

有人负责起草话术脚本,有人负责电脑技术支持,有人负责钱款套现,有人负责后期保障;

从故事设计、塑造人设、套取信息,再到了解需求、引诱操作,最后骗取钱财,形成一套“精准化”全诈骗流程。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在新技术、新业态出现的同时,电信网络诈骗持续上演“变种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已不下50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仍需持续加力。

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移动社交、视频、购物三大领域是重灾区

近期,大连的韩先生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人员”电话,说此前韩先生在该平台购买的VC片剂存在过敏问题,需对问题产品召回,同时返款741元。

韩先生在不法分子反复利诱下,下载了一款视频软件,开启了屏幕共享,一步步落入圈套,最终将名下10张银行卡、妻子5张银行卡、支付宝余额、网贷、信用卡套现得到的共计143万元全部转入不法分子银行账户。

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发案仍处高位运行。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副处长胡志伟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加快,人类的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社会上的传统接触性犯罪比如盗窃抢劫等持续下降,而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性犯罪急剧上升。”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解决方案副总监郝威傑表示,疫情让移动互联网加速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法分子就利用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均每天达5.4个小时,月人均使用APP个数为27.1个。

“移动社交、移动视频、移动购物的活跃渗透率均在90%以上,且使用次数远高于其他行业,是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多的三种应用类型,也是诈骗最集中的领域。”郝威傑说,网络应用越多,不法分子可借用的窗口也就越多。

除了网络应用增加之外,诈骗组织化程度不断加深,是推高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整个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过程来看,这些犯罪分子绝不是简单的‘乌合之众’,他们组织严密、管理严格、分工明确、手段娴熟,有人负责起草话术脚本,有人负责电脑技术支持,有人负责钱款套现,有人负责后期保障等等。”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王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环节分工很细,每个环节上的犯罪分子只参与犯罪行为的一部分,与传统的典型犯罪行为有所不同。”王姝透露,部分嫌疑人会辩解“我就是爬取一下数据而已”“我只是把银行卡租借出去”,诈骗灰黑产链条的相对独立性,导致犯罪人的悖德感明显降低。

“杀猪盘”等层出不穷,心理学专业人员负责撰写剧本

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并紧跟技术不断“变种”升级。几乎在新技术、新业态出现的同时,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也随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安机关在打击中发现的诈骗类型已不下50种。

在王姝看来,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法和套路是在不断“与时俱进”、不停变化的,但犯罪的底层逻辑并未改变,都是通过一些网络技术手段,抓住被害人的心理以及人性弱点,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并让被害人付款转账,最终诈骗钱财。

郝威傑表示,根据诈骗场景,剧本、角色、道具、剧情、通信行为和通联关系都有明确设计,部分撰写剧本的“心理专家”甚至是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

王姝表示,如果从被害人的心理来分析的话,常见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利用被害人的信任心理,如常见的网络交友,即通过婚恋心理与被害人建立信任关系,后通过各种话术让被害人自愿付钱,也就是所谓的“杀猪盘”;二是利用被害人的恐惧心理,如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配合调查、涉嫌犯罪为由进行诈骗;三是利用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获利心理,以“刷单返利”等为诱饵实施诈骗;四是利用被害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交易行为掩盖骗取的本质。

“诈骗分子紧跟时事,所编剧本与当下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例如,电话卡、银行卡常被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工具,国家对此开展‘断卡’专项行动。不法分子就以‘涉嫌洗钱诈骗’为由,对人民群众进行诈骗。”国家反诈中心民警李金鑫说。

与此同时,大数据引流已经成为“精准化”诈骗的关键环节。“上到老人,下到儿童”,诈骗分子会通过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针对不同群体点对点精心设计骗术,让群众防不胜防。

李金鑫告诉记者,与传统广撒网式电信诈骗手法不同,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评论、网页广告、朋友圈广告等,将易受骗特定人群精准引流至对应的诈骗网站或诈骗APP。

针对低龄人员,比较常见的是游戏类诈骗。不法分子通过低价出售游戏皮肤、装备、周边产品等吸引受害人。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中队长苏兴博介绍说,低龄儿童一般会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不法分子在游戏平台发布低价出售皮肤、装备等信息,引诱孩子上勾。有一些家长图方便,也会将手机密码告诉孩子,或者将孩子指纹录入手机。“当孩子联系发布者(不法分子)购买时,不法分子会以‘帮你进行操作’为由索要部分操作权限,但实际上,不法分子通过获得跨设备登录、支付等相关权限后,会快速将设备关联的银行卡的钱转出,更有甚者会直接诱使孩子进行汇款。”苏兴博说,他所见到的被害人,最小年龄仅8岁。

层层设套步步引诱,复合型诈骗案件频频出现

王姝表示,如果从被害人的心理来分析的话,常见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利用被害人的信任心理,如常见的网络交友,即通过婚恋心理与被害人建立信任关系,后通过各种话术让被害人自愿付钱,也就是所谓的“杀猪盘”;二是利用被害人的恐惧心理,如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配合调查、涉嫌犯罪为由进行诈骗;三是利用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获利心理,以“刷单返利”等为诱饵实施诈骗;四是利用被害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交易行为掩盖骗取的本质。

“诈骗分子紧跟时事,所编剧本与当下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例如,电话卡、银行卡常被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工具,国家对此开展‘断卡’专项行动。不法分子就以‘涉嫌洗钱诈骗’为由,对人民群众进行诈骗。”国家反诈中心民警李金鑫说。

与此同时,大数据引流已经成为“精准化”诈骗的关键环节。“上到老人,下到儿童”,诈骗分子会通过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针对不同群体点对点精心设计骗术,让群众防不胜防。

李金鑫告诉记者,与传统广撒网式电信诈骗手法不同,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评论、网页广告、朋友圈广告等,将易受骗特定人群精准引流至对应的诈骗网站或诈骗APP。

针对低龄人员,比较常见的是游戏类诈骗。不法分子通过低价出售游戏皮肤、装备、周边产品等吸引受害人。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中队长苏兴博介绍说,低龄儿童一般会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不法分子在游戏平台发布低价出售皮肤、装备等信息,引诱孩子上勾。有一些家长图方便,也会将手机密码告诉孩子,或者将孩子指纹录入手机。“当孩子联系发布者(不法分子)购买时,不法分子会以‘帮你进行操作’为由索要部分操作权限,但实际上,不法分子通过获得跨设备登录、支付等相关权限后,会快速将设备关联的银行卡的钱转出,更有甚者会直接诱使孩子进行汇款。”苏兴博说,他所见到的被害人,最小年龄仅8岁。

层层设套步步引诱,复合型诈骗案件频频出现

家住北京的李某一天接到自称是“通信管理局”的电话,对方称其名下手机存在发送大量诈骗短信的情况,要对其手机卡进行强制性停机。李某虽然没有办理对方所说的手机卡,但因对方能准确报出其办卡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其本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李某便逐渐相信其个人信息已被他人冒用。

标签: 电信网络 花样翻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