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婚礼现场将拦门酒改剥玉米,十几个大汉无奈,现在花样真多
2022-04-09 11:54:46 来源: 三农大叔爱种植
0浏览 评论0条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的文化差异较大,在婚庆习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都是小两口共同步入婚姻殿堂,但婚礼上的细节存在着极大差异。五代史讲究“六礼”,每个明媒正娶过门的妻子都会享受到这样的待遇。隆重的结婚风俗演变至今,经历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内心的约束后,已经节俭许多了,不过该注意的仍然不能省略。
一、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家山寨一种古老的婚庆习俗,非常有特色。主人会事先准备好酒水,在新娘的门前拦住新郎一众人,喝完娘家准备的酒水后才能进门。但是准备的酒水没有固定的杯数,只有让娘家人感到满意后才能通过。如果酒量好的话可以轻松应对,就怕有些新郎不胜酒力,还没见到新娘本人,就在拦门酒这一关倒下了。
二、贵州某户结婚时,将拦门酒改为剥玉米
正常情况下,在新郎接新娘之前,都需要在娘家门口喝数杯酒水后才能进入。但是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爆红后,刷新了人们对贵州婚礼的认知。视频中西装革履的新郎以及数位伴郎,在丈母娘家门口规规整整地剥玉米。提前了解了贵州的结婚习俗后,新郎特意找了十多位酒量好的伴郎,即使丈母娘准备多少杯都不在怕的。
但是没想到原本的拦门酒习俗,居然被换成了剥玉米。于是就出现了视频中,十多位男人在喜庆的氛围中剥玉米的场景。新郎一众人刚到丈母娘家门口时,看着一堆又一堆的玉米棒子面面相觑,不明白这是要干什么。原本做好大醉一场的伴郎,万万没想到居然要在这种喜庆的日子里剥玉米,难道自己是在做梦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新娘的亲姐姐杨女士走出来,告诉他们:只有把这些玉米都剥完了,才能顺利地接走新娘子。杨女士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屋,留下新郎及伴郎团在风中独自凌乱。既然知道了自己的任务,一行人也不含糊,立刻找到合适的位置开始剥玉米。十余人齐心协力,没过多久就把成堆的玉米棒子都剥完了。
之所以会把拦门酒改为剥玉米,其实是娘家人这边突发奇想的。如果结婚当天新郎在门口就喝醉了,那后续的活动就很难进行了。可是取消这项传统习俗,家里的老人也绝对不会同意。于是新娘和伴娘就绞尽脑汁,想到了这种较为折中的办法。不仅保留了习俗的特色和热闹氛围,而且还间接帮娘家人分担了干农活的压力。
三、婚礼习俗应适度,婚闹不可取
虽然给新郎留的剥玉米量比较多,但十几个人共同努力,其实也要不了多少工夫。而且这些玉米是岳母家的,这也是在间接帮娘家人干活,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在看到这则视频后,网友们也纷纷为新娘和伴娘的智慧点赞。酒水喝多了本就伤身,况且是在如此重要的日子,万一新郎或伴郎的酒品不好,很可能会闹出天大的笑话。
婚闹原本是我国的传统婚姻习俗,但离奇的婚闹形式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伤风败俗了。近些年来婚闹的新闻接连不断,甚至还有闹出人命的恶性事件。原本婚闹只是为了烘托热闹的氛围,但是刻意地捣乱就成了恶俗,严重破坏了社会的优良风气。平日里藏于面子之下的羡慕妒忌心理,就借着婚闹的形式将自己的低素质表露无遗。
因为没有人出言制止,大家也就对婚闹习惯了,即使心里不痛快也会默默忍受。还有些思想迂腐的农民家,以婚闹的规模庞大为荣,觉得这样可以彰显出自己的人缘。这种对婚闹的错误认知,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容忍恶俗婚闹的行为,才让那些低素质的人为所欲为。道德观念和礼俗观念不需要靠昏倒去加持,不文明现象也应该及时遏制。
总结:
将拦门酒改为剥玉米,不仅可以避免婚礼开始前,新郎出现的不胜酒力,而且还帮娘家解决了成堆的玉米。网友们也纷纷称赞这种聪慧的做法,化解了无形中的尴尬。婚闹的发起者在原本喜庆的日子里,做出的事情可能会破坏原本幸福美好的瞬间。某些恶俗行为触犯到了其他人的临界点,在他人忍无可忍的时候,却仍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那些愤怒的人。
标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