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江苏小伙勇救落水女孩,一年后,为何又将女孩告上法庭?
2022-04-09 17:21:10 来源: 卡夫卡熊
0浏览 评论0条
古有“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之说,凡尘俗世几十年,谁都无法预见自己会经历什么,江苏常州的“杨永”就是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江苏媒体曾登过这样一则报道“救人英雄时隔一年后,被救女孩将其告上法庭”看标题戏剧性挺强,但内容却满是争议,或者说,这事儿压根就无法判定谁对谁错。
故事发生在1999年12月9日,江苏早已入冬,气温也随之跌到了零下;就是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卖生姜的“杨永”还骑着他的二八大杠在沿街售卖。
“杨永”本是江苏邳州人,后到常州打工,因为没什么学历,又没技能傍身,这两年就做起了小生意;这天尤其的冷,抬头看黑云压顶,一股股寒风吹的人把衣服裹了又裹。
杨永冻的抱着肩膀直蹦跶,虽说只是下午3点,但街上早已变得冷清;既然没生意,杨永就想早点收摊回家,更何况中午就吃了一碗混沌,此时也饿了。
杨永骑车行至常州兰陵木器厂附近时,前面的河堤上围着不少人,多半都是老人或者妇女,这些人叽叽喳喳,手指河里呼来喊去;杨永大老远就听到了,但就是不知道她们在说些什么,直到走近了才发现河里有个人正在挣扎。
杨永是个热心肠,他可不像那些妇女一样,遇事只会叽叽喳喳;就见杨永一边疾奔,一边甩掉鞋子,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跳进了河里。
救人本是好事,但杨勇忘了,如今可是刺骨寒冬,河水比风刮着还要冷;就这样,杨永的热身子忽然钻到冰水里,不用多想,他这脑袋“嗡”的一声,还没救人自己差点先晕过去。
好在“杨永”年轻,仗着火力壮在水里缓了一下,之后又奋力向落水者游去;落水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或许是不会水又受了惊吓,只是举着双手胡乱拍打,甚至抓着刚游过来的“杨永”胡乱挣扎着。
不会游泳的落水者一般都会做出类似行为,但此举却打乱了施救者的节奏,搞不好还会把施救者一起拉进水里;“杨永”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被落水女孩抓住后乱拍乱打,口鼻甚至被摁在水里无法呼吸。
也是一股急劲,杨永憋住气,奋力托起女孩的身体,只靠一只手划水;两人终于上了岸,杨永和女孩都瘫在岸边,还是因为年轻,杨永先缓了过来。
前面说了,当时正值寒冬,再加这天冷风刺骨,“杨永”虽然年轻,但被风一刮,身上的湿衣服立马变成了贴身冰窖;回头看看,被救女孩已经被其他人照顾着,远处也传来救护车的声音。
此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女孩”身上,杨永是个大男人,也不好对女孩动手动脚;既然救护车马上就到,杨永浑身湿淋淋的,风里站着早冻的牙齿打架,于是他也没跟其他人打招呼,自己悄咪咪离开了现场。
当时“杨永”没想太多,就是冻得厉害,只想赶紧回家换套干衣服,再进被窝暖和暖和;可他哪里知道,这番折腾之后,自己的口脸早成了乌青色,同样需要去医院治疗。
说不得,“杨永”穿着湿衣服骑上车,又被寒风一刮,回到家就发起了高烧;本以为发烧不过是感冒而已,吃点药就能好,谁知没两天,他的两腿关节和腰部开始酸痛起来。
就在此时,“被救女孩”的父母在当地媒体寻找见义勇为的好心人,该消息恰巧被杨永的老乡看到;之后,杨永再次见到了“被救女孩”黄斐以及她的母亲,双方见面后自然少不了一番感谢。
当时“被救女孩”的家人向杨永表示感谢的同时,也曾提出过给予报酬,但被杨永拒绝了;强调一下,此时的“杨永”除了感冒症状之外,其他并无太大异常。
然而几天后,“杨永”的疼痛感蔓延至全身关节,双腿也已经无法正常行走,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风湿痹症,关节炎;几乎同时,“杨永”被有关部门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还奖励他了5000元。
对于“见义勇为”,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杨永”也成了当地的英雄人物;可现实却逼着事态发生了反转,医生告诉“杨永”,他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寒冷的河水中救人,应该就是他患病的诱因。
实事求是地说,杨永夫妻几乎没什么收入,平时全靠杨永卖生姜维持生活,如今他倒下了,单靠妻子每月打零工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一个三口之家;还不止,杨永失去劳动能力后,还要定期到医院治疗以及购买各种药品,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正常思维来讲,杨永救人的“英雄事迹”早传的人尽皆知,如果此时再向“被救女孩”要医药费,他实在难以开口;但现实逼得杨永走投无路,只能再次联系“被救女孩”一家,并带着礼物亲自登门。
这里插上两句,“被救女孩”当时是被人撞进河里的,肇事者也已经找到;按照法律流程来捋一遍,“被救女孩”有权追责肇事者获取赔偿,但杨永作为“施救者”,是不能向肇事者索赔的。
说白了,这份赔偿是“被救女孩”和“肇事者”之间的事,“施救者”与“被救女孩”是另一件事,两者没有直接联系;结果,杨永因为救女孩而患病的“索赔”请求,最终被拒绝了。
杨永觉得很委屈,自己因为救人而患病,却得不到任何赔偿,这让他十分气愤;“被救女孩”一家也觉得委屈,杨永见义勇为,他们表示真诚感谢,但不能因为“救人”而讹人,更何况杨永的病是长期的,甚至伴随下半生,是不是“被救人”就要负责“施救人”的下半生呢?
双方各执一词,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杨永想不通,自己救人明明是好事,怎么就好人得不到好报呢?而且,杨永因为救人而患病,这不仅是他自己的事,还会拖累全家人。
心中郁闷,难免找人倾诉,杨永就对老乡说了此事;“老乡”也很气愤,明明做了好事,怎么就落到这般下场呢?这是“被救女孩”一家的人品有问题,遇到这种人,就不能再与之有任何交集。
两人越说越气,“老乡”征得杨永同意,随即写了一封“绝交信”,以此来表达再不与之来往的愤恨之情;“被救女孩”一家接到信后,随即将其公布在媒体上,因为这封信言辞激烈之余,还带有攻击性,他们认为“杨永”自恃对其有恩,从来对其进行要挟。
标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