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森林法官”行走绿水青山间 他们的护林经验被写入最高院工作报告

2022-04-14 08:01:32 来源: 人民资讯

0浏览 评论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郑铭磊记者钱祎李世超通讯员徐巧玲

“森林法官”在安吉天子湖镇查看一处林地复绿情况。

随着采茶季接近尾声,安吉20余万亩白茶将陆续进行茶树修剪,等待来年开采。

20多天的采茶季里,田间地头,除了背着小篓、双手翻飞的采茶工,还经常可以看见身穿制服的法官。他们走出法庭,穿山越岭为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化解涉茶纠纷,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森林法官”。

这支由安吉法院120名干警组成的队伍成立于2021年11月,目前已覆盖安吉215个乡村(社区),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指导纠纷调处、巡回审判等网格化法律服务,守护绿水青山。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浙江安吉法院‘森林法官’守护森林竹海,践行‘两山’理念”。安吉先试先行的这项探索与创新,正是浙江不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林间法律问题

法官直接现场说法

“森林法官”洪丽莎(左)向村民普法。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郑铭磊摄

“森林法官”,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安吉法院法官洪丽莎心头为之一动:“这是老百姓给我们取的名字,因为我们常常行走在森林中,为他们解决涉林难题。”

安吉法院的每一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几乎都加入了“森林法官”的队伍。除了日常庭审办案,法官们还时常奔走各地,帮助林长和护林员解决让他们头疼的法律问题。

法官们积极走访背后,是基层遇到了相关难题。在浙江,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林长制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然而,随着林业管护要求和村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基层护林员和林长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对司法流程不熟悉等短板日益凸显。

龙山林场位于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面积达1.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77.33%。当了10多年护林员的李丁平进山巡查,遇到乱砍滥伐、非法采石采砂等情况时毫不畏惧,可近年来却越来越焦虑,“不怕工作得罪人,就怕有人问我他违了什么法,我答不上来。”这些年,每当遇到涉法问题,对方多追问几句,李丁平的心里就有点“虚”,工作一下子没了底气。

类似的烦恼,也困扰着村民张宏民(化名)。就在上个月,护林员发现张宏民擅自将自家猪圈建在了公益林中,于是劝他拆除。“我和老伴利用林下空地建个小猪圈,为什么要拆,什么法律规定我不能建了?”张宏民不服气。

护林员将情况反映给林长后,林长立即向“森林法官”求助。敲开张宏民家的门,洪丽莎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张大叔,你把猪圈建在公益林上,这改变了土地用途,属于非法侵占土地,而且猪圈占地面积大,混凝土和钢筋会对林地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国家土地管理法有明确规定,如果你不及时拆除,就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了。”

“我只想到在山上生态养猪品质好,没想到真违法了。”张宏民看了眼洪丽莎胸前的法徽,点点头说:“法官说的话,我信。”

之后的短短一周内,张宏民不仅自觉拆除了猪圈,还在原地补种了松树。“以前我总以为法官很严肃、不近人情,没想到他们这么接地气,还上门来告诉我。”张宏民对“森林法官”的到来既意外又感动。

“法官来现场说法,事半功倍。”护林员也很有感触,基层护林员和林长往往由村民担任,年龄偏大又不熟悉相关法律,类似占用林地等情况,他们费尽唇舌却收效甚微,很大原因就是“只说道理不普法,村民听不进去”。

“要是常有法官来给大家‘补补课’就好了。”李丁平和张宏民的心愿如今已变成现实,在安吉全县215个乡村(社区)“森林法官”实现了全覆盖。

“‘森林法官’促进了法官职能的前移。”安吉法院行政(环资)审判庭庭长戴伟民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处理环境资源问题,看成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那么在传统模式中,法官原本应该出现在最终端,“过去护林员在巡查中发现问题,不能解决的要层层上报,直至追究法律责任;而现在,在问题发现的最初期,‘森林法官’就介入进行普法宣教、开展巡回审判等,发挥预防性司法的关键作用。”

这种新的举措,让法官提前参与到涉林问题的处置中,让各类矛盾纠纷尽可能地化解在了源头。

保护绿水青山

数字化平台助力

“森林法官”在安吉溪龙乡黄杜村白茶基地为群众普法。

“森林法官”为什么出现在安吉?又因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这要从森林审判的起源说起。”安吉法院院长王亚琪说,“为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环境资源保护也经历了几次变化。”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浩瀚如碧波的大竹海,让安吉素有“竹林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竹与茶,是安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写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安吉法院就设立森林审判庭,管辖安吉环资类案件。2016年5月,森林审判庭改名为环资审判庭,司法打击破坏生态违法行为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2018年,为统一裁判标尺,湖州全市的环资类案件由南太湖新区法院集中管辖。去年,为了更及时有效发现问题,湖州环资审判实行“全域集中管辖+重点区域指定”管辖模式,安吉的环资类案件又回归安吉法院管辖。

在这个过程中,浙江的林长制不断升级。从2017年安吉推出三级林长制以来,全省逐渐推开森林资源保护辖区和权属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一个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资源责任体系在浙江全面建立。“可以说森林审判见证了安吉绿色发展的变迁。看似不起眼的‘森林法官’,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王亚琪说。

一张立体的“保护网”逐渐扩大——安吉法院联合安吉县检察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形成部门联动、有效追责、层层监管的涉林纠纷化解链条。在安吉的森林里,不仅有林长、护林员、警长,还有“森林法官”和“森林检察官”,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不同于以往走村入社的司法、普法形式,“森林法官”充分运用“共享法庭”“绿源智治”等数字化平台,系统开展法律咨询、网上立案、远程庭审、远程作证等服务,一方面与安吉县林长办等部门实行办案数据互通、重大线索互联、案件信息共享、疑难问题共商、案件快速移送等,另一方面为林长、护林员等进行在线业务培训,随时随地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标签: 工作报告 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