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者”成“拯救者”,器官捐献协调员救回濒临“脑死亡”的花季少女

2022-04-26 12:35:17 来源: 极目新闻

0浏览 评论0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视频剪辑 李仪

通讯员 宁亚飞

“如果不是因为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书,我的女儿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很感谢这段时间碰到的所有的人,尤其是器官捐献协调员戢春兰,是她让女儿捡回了一条命,恩情如同再生父母。”4月24日,极目新闻记者拨通了小雨(化名)父亲的电话,这位大爱的父亲在电话中,满是感恩与感谢。他说,已经与器官捐献协调员戢春兰约定好,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因为女儿想要见一见这个救了她命的阿姨长什么样!”

原来,半个多月前,17岁少女小雨服下一整瓶药物后陷入深度昏迷,心跳骤停,意识丧失。以为救不过来而悲痛欲绝的家人,一度想到“要捐献器官来延续女儿的生命”。为不放弃救回这个年轻生命的最后一线生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积极联络,小雨被转入该院重症医学II科,重症医护团队力挽狂澜,采取双重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的方法,最终成功跑赢了死神,奇迹般唤醒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小雨和父亲出院后给余追教授团队送锦旗服药中毒深度昏迷,少女濒临“脑死亡”

17岁的小雨是名高三女生,心灵手巧的她,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沉浸在她的小空间里肆意捏制黏土,她制作的卡通人偶惟妙惟肖,十分精致。

但这个月的4日上午11点左右,小雨妈妈突然发现女儿躺在地上神志不清,怎么也叫不醒,于是紧急将她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当时陷入昏迷的小雨全身抽搐,出现癫痫的状态,在做了CT和各种检查后,却查不出具体原因。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小雨又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过医护人员不间断地进行了10多分钟的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后,小雨的心率虽恢复正常,但依旧深度昏迷,无法自主呼吸,只能依靠升压药维持血压。

这时,家属才在家里发现了空药瓶,当地医生怀疑小雨可能是口服大剂量该药后发生中毒,并引起心搏骤停。

因无自主呼吸,当地医院向患者的家人多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并告知小雨的脑部没有复苏的迹象,且神经系统评分极低值(GCS=3),初步判断可能结局为脑死亡。

眼看救治无望,也面对难以承受的治疗费用,悲痛欲绝的父母表示,如果救不过来,愿意捐献全部器官延续女儿的生命,也能帮助其他人。

家属忍痛签下器官捐献书,器官协调员全力联系救治

“这对夫妻真的很善良,很有爱心。”戢春兰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当天正值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在接到当地医院的联系电话后,她立刻出发赶往湖北赤壁,并在路上就联系了擅长危重症救治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I科主任余追。

戢春兰见到小雨的爸爸时,这个男人早已泣不成声。他和家人无法接受女儿就这样深陷昏迷,随时可能面临脑死亡的结果。但心如刀绞的他们,听说捐献器官不仅能帮助其他人,也是让女儿继续活在这世上的一种方式,尽管悲痛万分,他们全家还是忍痛做了这个决定,在器官捐献书上签了字。

器官协调员戢春兰(左一)、孙钦正在与小雨父母沟通

同时,戢春兰表示,虽然家属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书,但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她,尽最大力量去救治患者才是摆在她和家属面前第一位的事情。“我们不会为了救治生命,而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当天下午,戢春兰赶到当地医院后,得知小雨是因口服大剂量药品后导致的中毒昏迷,继发了呼吸心搏骤停,她马上联系余追主任。余追主任凭借多年的危重病救治经验判断,患者很年轻,才17岁,心搏骤停又发生在院内急诊科,并很快就进入了心肺复苏程序,抢救及时,相较于院外发生的心搏骤停预后会更好。同时,考虑到病因可能是药物中毒,一定要排除药物对意识的抑制性作用,再来评估脑复苏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根据二十多年的危重病临床经验,余追预估,清除血中的残留的药物应该能帮助患者苏醒。

戢春兰和余追商量后决定,先把患者转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积极抢救,实在没有成功脑复苏的可能性后,再进行脑死亡评定,希望能为小雨博得最后一线生机。

持续双重血浆置换,医生终于跑赢死神

4月5日中午,戢春兰经积极联络,亲自将患者从赤壁转运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Ⅱ科。当天正值清明小长假,该科主任余追教授一大早来到科室,等待小雨的到来,并带领团队精心制定诊疗计划,还为救治需要的大量血浆和各项准备进行着积极沟通与协调。

余追教授(左一)和他的团队

在提前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当天中午小雨被转运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展开。

“情况紧急,尽快清除体内残留药物。”余追主任说,小雨刚送来的时候,深度昏迷,情况很不稳定,因此,尽快清除血液中的“中毒药品”是救治成败的关键,血浆置换是最佳方式之一。疫情防控形势下血制品短缺,但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医院输血科优先保证了抢救危重病人的血浆供应。即便如此,输血科想尽一切办法也只筹集到600毫升血浆,于是,在双重血浆置换后,只能加做两次血液灌流,通过吸附的方式进一步清除中毒药物。

从5日下午3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余追主任团队在持续不断的救治下,小雨的情况逐步稳定。

“你叫什么名字?能听到吗?”第二天上午查房时,余追和医护轻声地呼唤着小雨,奇迹出现了!

小雨缓缓睁开了眼睛,并逐渐开始了意识恢复。

那一刻,所有在场的医护都欣喜若狂,欢呼尖叫!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将这个花季少女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了,并且还让她恢复了意识。

6日上午,奇迹般苏醒的小雨,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经过严格查体、影像学检查和评分,未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以为宝贝女儿再也回不来了,感谢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医生一起,救了我女儿的命”,在ICU外守护的父母得知消息后,紧紧相拥,喜极而泣。

众人携手助花季少女重获新生

小雨醒来后,当时医药费已经花了6万多元。后面还面临着持续治疗和康复,治疗费用成了压在小雨父母头顶的一座大山。

得知这一情况后,考虑到小雨家庭较为困难,戢春兰还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人民救助服务站”水滴筹款团队,协助申请互联网公益筹款救助。器官捐献协调员戢春兰和余追主任,都第一时间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转发,捐款助力,最终帮助小雨筹得17万多元善款,基本解决了救治的费用。

如今,完全康复的小雨已在父母的陪伴下出院,康复后的她又回到了熟悉的家中,依然每天专注地在她的书桌前捏制黏土卡通。

余追教授提醒,一旦发生药物误服、过量服用或者中毒情况,应尽快送医抢救并尽早催吐或者洗胃,同时,时刻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和脉搏情况,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尽可能缩短大脑缺氧时间。若药物已吸收进入血液,通过及时有效的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浆置换来清除药物,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相关阅读】

标题:上海方舱医院隔离女子不讲卫生,垃圾纸巾随意丢,床头还安罩子!

近日,上海一网友因为感染在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看着自己旁边住着一名年轻的女子,从床头到床尾都特别的凌乱,纸巾垃圾随意扔在地上,吃过的饭盒也是放在箱子,放枕头的位置,用纸盒子和布盖起来。看着整个就是一个垃圾堆,实在是忍不了把这一幕发到了网上。

视频中,吃完的盒饭也不往垃圾桶扔,直接就放在自己的床位旁边,箱子上面也放着餐具的包装,洗漱用品,还有消毒液也都是直接丢在地上,自己用完的卫生纸也直接在地上丢着,完全就看不出来是一要是没人说,肯定不觉得这是一个女孩子的所作所为。

估计拍视频的人也是真是忍无可忍,自己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女的,才忍不住发到网上,看着估计很多人也都犯了强迫症,网友也纷纷热议:这用纸盒子和布盖着自己头,这是怕是别人认出你自己来,还是怕是灯太亮了?

没想到视频一发出来,网友都炸了锅。网友说,可想而知,家里不会是什么样才是什么样子,为啥不让你看到他的脸?因为怕隔离结束的时候,全国人民都认识他了。

网友说:这地方要是老鼠不开导航都会迷路,堆的真的是比狗窝还乱。床上各个地方都堆满了杂物,都说姑娘们在外面都是打扮得很精致靓丽,在家里很很拉塌,看来是失锤了。不过在隔离也是一个公共的场所,并不是在自己家的私密空间,做成这样可算是太没有生活能力了。

这种事情就应该曝光在网上,那些出租屋里垃圾堆成山的女的估计也就是这种类型,可能是从小被家里人惯坏了,在家有父母收拾出来,在外面就没有自己自理能力,缺少良好的教育,在家养成的坏习惯在他眼里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

现在这个社会,感觉男女身患互换了,很多男的都会洗衣服,做饭收拾,家里干干净净,反倒很多男女的也拉里拉沓,不注意个人卫生,懒得要死。

在集中隔离觉得顺手收拾自己的的地方,按疫情防控要求扔垃圾,这应该是一个力所能及的,有罩子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听说方舱医院晚上是不关灯不关灯,就根本就是睡不着,但是这么乱未免也是太说不过去;去方舱隔离的都是病人,所以要求不要太高,大家还是体谅一下。

哎,不讲究卫生,随地乱丢垃圾,这样的女人还是不要娶回家了,娶回家也是头大,公共场合不自爱的女子,平时一定很邋遢,他家里肯定也是没有落脚的地方。

也有网友说:这种偷拍视频的人最无德,有意就温馨的提醒一下,无意就当没看见,何必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中国人的形象就是这样被毁的,总有一些无聊的人走到哪拍到哪,给外媒提供免费的素材。

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花季少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从翩翩起舞到病榻轮椅“小钢瓶”究竟给这个花季少

中国长安网一个花季少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引得万丈光芒散场以后一个神秘的“小钢瓶”竟然让她屡屡撒...更多

2022-03-11 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