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耀:守护故园桥尾老街 浓缩记忆遗产

2021-07-08 13:35:56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晋江下游,古城南门,顺济桥畔,曾有江渚名顺洲,聚水岸灵秀,与浯洲、华洲合称“三洲芳草”。顺洲之上,桥尾老街南宋肇基,明代族谱即有顺洲街名记载,街市兴旺、多姓聚集,见证海丝繁华。

晋水长流,流过沧海桑田。1956年,晋江洪峰强袭,桥尾老街首当其冲、灾患不息。在党委政府决策下,该地居民集体迁移,桥尾老街自此走入历史,成为新版地图上江南公园的组成部分。曾经桥尾老街上的青葱少年黄星耀,数十年间移居香港、往来泉州,仍眷念故土。白发苍苍的他寻访街坊、遍集素材,自费印出《故乡桥尾》一册小刊,将消失的故园浓缩为一份宝贵的记忆遗产。

红色后代

少年时晋江抗洪受表彰

黄星耀是香港泉州同乡会荣誉顾问。1939年,他出生于桥尾老街侨属家庭。

“我的祖母刘宿娘,为支持地下党和游击队配合大军解放家乡慷慨解囊,自发捐献美元和金首饰,还把从南洋带回的素色布匹染制成黑色制服送给游击队员。我的四叔黄锋(又名黄必岁),当时担任闽中游击队泉州团队直属独立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1949年率部参与解放泉州。而在此之前,他就把家里作为地下党联络点,正在振兴小学上学的我成为他们的小交通员,经常为他们夹带党的秘密文件和信函。”黄星耀回忆说,因为“代代红”,家里连续多年被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军属模范”。

守护家乡的情怀,儿时种下,从未褪色。1956年9月中下旬,泉州发生特大洪灾。“各级干部和部队士兵几万人参加抗洪。当时我是五中学生,没有丝毫犹豫就投入公安干警的抢险救灾活动中。”他说,在洪水激流中,挨家挨户把被洪水围困的乡亲们从楼上背下来,扶到小木船上,再运送到安全地带,这样的救助持续了7个昼夜,80多名乡亲得救,他因此被泉州市(现鲤城区)团委记功表彰,但也从此与严重的全身关节炎终生为伴。

有情人生

让消失的故园永不消失

历经侨联会、统战系统、外贸公司等职位,1974年,黄星耀移居香港。其间,直接参与香港泉州同乡会的筹建,并以此为台,积极推动家乡公益和慈善事业。

倚着古城、喝着晋江水长大,黄星耀为家乡博大悠远的海丝文化而骄傲。40多年来,他在工作之余作为特邀作者多次为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侨报侨刊撰稿,让家乡的好东西被全世界知道。“特别是泉州申遗,凡是报刊荧屏有点滴动态,我都想办法复印复制、收集起来。”

“故园桥尾老街,地处泉州古城南门交通要道,是刺桐港的主要码头之一,历代桥尾人经商开铺,或当码头工人,都受惠于它。见证帆影云集、气象万千,它也是泉州海丝历史的重要角色。”黄星耀感慨道,以故园堙没为憾事,要为故园编制一份记忆手册一直是他的心愿,并在几年前提上议程。遍访邻居草拟当年的桥尾街面示意图,讨论恢复当年100多户住户商铺名录,以及住户家庭成员名录,有关顺济桥和桥尾老街的诗词歌赋、轶事趣闻、地下党历史素材以及桥尾街儿女们的影像和峥嵘岁月中的照片。百龄“泉州先生”陈祥耀教授欣然为小册子封面题词,泉州老领导许集美以及书法家林汉宗、林坚璋,画家陈登标、吕超然为之题词作画、惠赠墨宝。还有建筑师黄振德绘制桥尾老街面示意图,摄影师郭思明提供期照片。不仅如此,作为编者的黄星耀还策划口述《桥尾街记》,并邀民俗专家黄炳祥先生撰写而就。

“弹指一刹那、驹光伴风雨。其间凡有丝毫补益之处,我都即时更改完善,尽量减少差错。”2017年底,这本16开102页的《故乡桥尾》小刊最终形成,黄星耀将其分赠桥尾后人和泉州文艺界的好友,又积极联系鲤城区档案馆、晋江市图书馆等单位进行留档捐赠。因此事透支精力太过,古稀之年的他从此无法再长时间伏案。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20年春,顺济桥被新增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点之一。“得知消息,我激动得久久难以静。翻出小刊,我希望生来就与顺济桥相依为命的家乡桥尾老街,也永远留存于海丝泉州的历史中。”黄星耀无限深情地说。(记者 孙灿芬 文/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