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接生难产三胞胎 独门药方救治肺炎

2021-08-18 11:03:26 来源: 厦门日报

0浏览 评论0

日前,定安路71号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的加固修缮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中。这栋建造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是台湾医生黄阿屘(mǎn)的私宅,她在一二层设妇产科、儿科诊所,因此这里也被称作“保生堂”。1937年7月28日,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总部在此成立,这栋建筑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建筑加固修缮前,黄阿屘的孙女陈雅鹤和陈雅珍回老宅整理资料,向本报独家介绍祖母从台湾跨过海峡来厦创业,并以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的故事。

“黄仔屘”应为“黄阿屘”

她跨过海峡来创业

在陈雅鹤和陈雅珍提供的资料中,祖母和祖父的户口本复印件颇为显眼,一个多年以来的“差错”得以澄清——此前资料多认为这位在保生堂坐诊的“先生嬤”(早时厦门人称“医生”为“先生”)名为黄仔屘,但户口本上她的名字是黄阿屘,1894年生于台北大嵙崁。

陈雅鹤介绍,祖母黄阿屘出生在一个农村贫苦家庭,家里她排行最小,因而名字中有“屘”,是末子的意思。黄阿屘从小目睹贫困带来的痛苦,立志长大后要行医,特别是要帮助妇女和孩童,后来便到医学院读书,专攻妇产科和儿科。

1911年,厦门定安路一带聚集不少台湾医生,经人介绍,黄阿屘和丈夫陈锡辉也从台湾来厦创业。起初,他们在定安路53号租了一间房,黄阿屘的第一间诊所开张了。当时,厦门以中式的助产方式为主,黄阿屘在台湾学习的西式助产方式颇为新潮,受到欢迎,诊所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她和丈夫趁热打铁,在附近定安路62号买下三层楼房,将诊所也迁了过来。而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黄阿屘的事业进一步扩张,她和丈夫看上对面定安路71号的空地,随即向银行贷款,买下地皮盖起五层楼房。

对于这栋建筑的建造,陈锡辉非常上心,不仅与设计师沟通细节、制定方案,还多次前往日本、东南亚等地采购建筑材料。因而,建筑完工时成为定安路一带的地标之一,爬上楼顶人们能远眺鹭江风光和鼓浪屿。

成功接生难产三胞胎 收养难民当女儿

“祖母接生了很多孩子,各个平安,上世纪五十年代诊所一楼挂满了患者送来的牌匾,以及一些祖母与新生儿、新生妈妈的合照。”陈雅鹤回忆,合照中就有一位母亲和她的三胞胎。当时,这位母亲怀了三胞胎还难产,情况十分凶险,黄阿屘凭借高超的技术和果敢的决断,用产钳把一个个婴儿接生下来,最终母子4人都平安。

陈雅鹤记得,祖母黄阿屘还有一些独门药方,譬如孩子得了肺炎,发高烧,她就把肺炎膏贴在孩子的胸前靠近肺部的地方,再让孩子服用在井里冷却过的蛋清水,孩子很快就退烧了。黄阿屘还会从附近的永昇药房采购进口药,配制“消化散”,3周岁以下的孩子饭后服下“消化散”,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爱上吃饭。“这服药好用又便宜,一度很畅销,很多厦门小孩都吃过。”陈雅鹤笑着说。

黄阿屘不只有仁术,还有仁心。新中国成立前,黄阿屘看到逃荒流浪的难民、乞丐,总是送饭给他们,并让他们住到骑楼下。一天,一名六七岁的女孩哭着来到门前,她瘦骨嶙峋,肚子胀得很大,黄阿屘听说她是从福州逃难来的,父母也走散了,无家可归,就把她留下。检查发现,女孩得了血丝虫病,经过黄阿屘的精心诊治,病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多年过去,女孩始终没人认领,黄阿屘就将她视如己出,为她取名雪英,养育成人。后来,雪英嫁到台湾,在黄阿屘过世后,雪英还回厦门好几次,扫墓拜祭这位有养育之恩的母亲。

【链接】

文史研究者建议:

开辟空间展示红色历史

在陈雅鹤和陈雅珍的眼中,黄阿屘不仅是位医术了得的“先生嬤”,还热心支持办学和投资实业。她们介绍,黄阿屘曾为复华小学出资,是学校的董事。复华小学的前身是台湾公会创办的旭瀛书院,后改名为新华小学,如今并入群惠小学。她也曾对福建造纸厂和厦门酒厂进行投资。

本地文史专家郭坤聪介绍,关于黄阿屘的记载确实不多,但在时局动荡时,她愿意将私宅借出,用作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的活动场所,可见她的进步思想和民族大义。当时许多厦门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黄阿屘也曾参与到与医护、救治相关的活动中来,为抗日救亡运动做贡献。

本地文史研究者李世伟建议,定安路71号修缮好后,或许可以开辟专门的空间,一部分用以展示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及由后援会催生出的“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等团体的红色历史,另一部分用作黄阿屘家族博物馆,介绍黄阿屘治病救人、爱国爱家的故事。(文/本报记者 林路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