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对两岸生态修复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2021-07-19 14:48:39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

7月15日—18日,作为“海峡论坛·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在德化成功举行。两岸多个院校(机构)的7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系统治理等展开学术交流。

创建研讨会平台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大陆二十多年,见证和参与了两岸民间交流、经贸往来的发展与变化。两岸合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台湾代表刘光荣说。

“研讨会作为一个平台,旨在构建一个独创性、可行性、前沿性的生物科学、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涂青云说,时至今日,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于一体的重要载体。

福建工程学院台湾籍教授陈顗钧表示,作为“海峡论坛·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每届主题虽不同,但主旨和核心始终不变,都是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的研究交流为载体,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共谋两岸福祉。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考察了安娜茶油文化产业园、唐寨山森林公园岭头修复区、戴云山生态博物馆、臻峰陶瓷文创园,实地感受德化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此外,在闽台商、台籍专家团队还与德化县上涌镇曾坂“艺术家村”、赤水镇东里“兰花谷”、九仙山森林康养项目、戴云山蛾类多样性调查与研究项目等开展对接合作。

有关生态修复

专家学者深入交流

本届研讨会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为主题,旨在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对人们长期以来采取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系统治理等方式与途径实施生态修复的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研讨会期间,两岸专家学者围绕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系统治理等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保护区区域面积和形状以减弱边缘效应,保护生态系统边缘内的多样性。”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教授刘金福在《基于生态值的戴云山保护区地块选择研究》的主旨报告中,以戴云山为对象,首次将地块选择研究和数学模型推理运用于自然保护地资源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规划设计,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

就生态修复而言,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左昕昕说,生态修复有自然修复、人工修复和系统修复三个层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资源系副主任张玮尹(台籍)认为,生态系统恢复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有效地提升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要以生态学为原理,森林的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工程修复等修复手段,达到综合治理、修复环境污染。

闽江学院副教授周丽丽、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冯莹分别以相思树、青钱柳为切入点,对矿冶废弃地、退化地土壤等的生态修复展开深入交流研讨。(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林婉清 吴有森 许华森)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