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臂检测桥底快捷又安全 测量最快仅需1分钟

2021-08-17 10:46:26 来源: 闽南日报

0浏览 评论0

8月9日上午10时15分,江滨路战备大桥的南北向右侧车道上,一辆黄色卡车伸着一只长长的钢铁“手臂”,将桁架网框缓缓放至桥外梁柱下缘,穿着安全服、手拿对讲机的桥梁检测员王万军指挥着“手臂”在预定位置慢慢停稳,而后从网框探出了头,开始近距离观察桥梁支座的锈蚀情况。

“对桥面铺装的开裂、局部破损和坑槽、车辙等损害区,咱们用肉眼其实就能比较直观地看到。但是在脚下桥面的另一侧,则是观测盲区。这时桥梁检测车的折叠手臂就派上了大用场。“王万军告诉记者,由液压系统将工作臂弯曲深至桥底,最长距离可达22米,相较于传统工人在身上吊索下降至桥底检测,更快捷也更安全。

在近距离“诊断”中,检测员不仅要用专业钢尺测量记录桥体混凝土破损、剥落、开裂、钢筋锈蚀等病害部位的长宽度、类型、性质、数量及分布位置等数据,还需要使用索力检测仪、回弹仪、电阻率检测仪等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标记。“别看这巴掌大的小小仪器,里面的内置雷达可以同时对战备大桥这类斜拉桥的多根拉索进行同步测量,一次最多可测量超过10根拉索,每次测量过程仅1分钟,高效、快捷,对桥体还不会造成损害。”王万军说。

露筋、裂缝、变形、锈蚀,是跟随此次检测中记者反复听到的词汇。风吹日晒雨淋侵蚀下的大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似乎有着“千疮百孔”,“但是相较于庞大的桥体而言,这些病害并没有伤及根本且可以很快被修复。”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桥梁管护科科长罗燕杰告诉记者,近年来漳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桥梁日常结构性巡查,中小型市政桥梁每月巡查1次、大型跨江桥梁每月巡查2次,发现的病害问题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修复处理,仅去年就维修整治10座市政桥梁栏杆、整改桥头跳车15处、补齐桥梁各类标志标牌70套。

按照现行《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2017)要求,Ⅰ类养护的城市桥梁检测周期在3-5年,Ⅱ-Ⅴ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周期为6-10年,而我市主动压缩检测周期、增加检测频率,将规范要求的Ⅰ类养护桥梁检测周期由3年压缩至2年,Ⅱ-Ⅴ类养护桥梁的检测周期由6年压缩至5年,常态化、规范化进行市政桥梁“体检”。

“桥梁也属于‘消耗品’,每天都在承载人车通行、每日都在接受自然侵蚀。它们的健康与否,事关每个人的出行安全,我们一刻也不敢疏忽。”罗燕杰告诉记者,截至8月,我市已完成对九龙江大桥、漳华路跨线桥、漳华路连科港小桥等18座桥梁的实体检测,出具的“健康评估报告”涵盖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碳化程度、静动载试验等十余个方面,为“对症下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