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塘栖镇培育良种拓宽销路 为特色产业谋振兴

2022-06-06 11:03:34 来源: 浙江日报

0浏览 评论0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的枇杷林内,皮薄肉厚的“黄金果”挂满枝头,惹得农人笑呵呵。林外,枇杷集中销售区里,来自各地的挑嘴食客,也被“塘栖枇杷”甜住了嘴。说起“塘栖枇杷”,名闻遐迩,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现在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随着塘栖镇枇杷节进入第24个年头,该镇也从一颗枇杷果出发,向着一条以特色产业撬动强村富民的乡村共富路奔进。今年4月,塘栖镇塘栖村、丁河村,丁山湖水韵风情共富带,塘栖未来乡村共富体已成功入选杭州市首批共富村、共富带、共富联合体名单。

培育良种拓宽销路

为特色产业谋振兴

5月20日,“品千年滋味筑共富未来”2022浙江农业之最枇杷擂台赛暨塘栖枇杷节开幕式举行。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杭州临平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代表“塘栖枇杷”与省内其余15支枇杷参赛队同场竞技,并一举夺魁,拿下了“三个第一”:“红沙”和“白沙”组里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等奖,“白沙”组综合品质一等奖。

软条白沙,一直是“塘栖枇杷”的“C位”选手,虽个头不大,但以皮薄肉嫩的优势获得一众食客的偏爱。这在塘栖本地农户张国顺眼里,也是需要日日小心呵护的“宝贝”。“塘栖种植枇杷的历史有上千年,品质一直很稳定,这里的地形和气候都很适合枇杷生长。特别是软条白沙这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分,比其他枇杷高很多。”张国顺说。

软条白沙虽然有着天生的好基因,但也有其缺点,就是“体质差”。塘栖镇区域发展办副主任马正荣说:“每次遇到低温、连续下雨等天气情况,软条白沙就会因冻害而减产。”如何能弥补这个缺点?塘栖镇做足努力。

近年来,塘栖镇积极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合作,开展“塘栖枇杷”品种培育。目前,该镇已向农户推广种植迎雪、浙白10号、浙白14号、浙红16号等杂交品种。经过5年的种植试验,以浙白14号为代表的新品种枇杷,已相对成熟。“新的杂交品种果实要比改良前的大一些,同时抗性也比较好。”马正荣说。在技术改良提升品质的同时,塘栖镇还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农业“标准化+”行动,以枇杷采摘园为重点推广矮化栽培、配方施肥、完熟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树体促花增产、设施促控栽培等技术创新,并通过大棚化种植,优化种植环境。

“塘栖枇杷”的品质逐年优化,对外销售的通道也在不断扩大。塘栖镇以“枇杷节”为媒,集中向外展示“塘栖枇杷”。

“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步走。“请进来”,主打的是枇杷采摘游。“我们充分利用塘栖名山、名湖、名镇、名吃等特色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以枇杷采摘为主的农家乐。这样对于本地的乡村来说,既带动了枇杷销售,又带动了餐饮等三产发展。”马正荣说。而“走出去”,就是通过塘栖枇杷行业协会、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在重点村庄设立集中收购点,以保底价收购维护农户利益,再以进兄弟县区、进市场、进超市等“六进”模式进行统一推广。

5月11日~5月30日期间,2022年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累计接待游客64.08万人次;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83亿元,其中枇杷采摘和现场销售收入5290万元,枇杷电商、微商销售收入7093万元;餐饮(农家乐)销售收入5955万元;快递发单量约为11.9万单。

美丽乡村串点成线

为强村富民拓新路

于乡村而言,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这条路上,交通是重要支撑。

从2018年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始,塘栖镇已建成“四好农村路”79条、近100公里,惠及全镇18个村。一条条崭新的大道直通村社,一个个乡村富美的故事在塘栖遍地开花。

每到枇杷节期间,西苑村的集中收购点日日繁忙。从农户手中收购的枇杷,会在几分钟后,从一旁的秋石高架出发,运往各地。可在几年前,西苑村朱家门的农户还需要靠划船才能把枇杷运往外地卖。农户朱荣根说:“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主村道,但是路很窄,消防车、救护车这种大车都进不去。到了枇杷林,路就更窄了,还是泥巴路。”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四好农村路”的建设。

今年,塘栖镇继续优化综合交通路网建设,将在年内完成21.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涉及21条道路,惠及西苑村、莫家桥村、柴家坞村等8个村。与此同时,塘栖镇还结合美丽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四好农村路”的长效运维机制,实现道路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良好的交通让乡村有了振兴的希望,而“美丽乡村”夯实了强村富民的基础。

近年来,塘栖镇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水乡风韵线打造等契机,整合水乡旅游优势资源,将枇杷产业与美丽乡村、水乡古镇、超山梅海、丁山湖湿地等优势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一条塘栖枇杷生态观光旅游带,也培育出一批以枇杷产业为基础的休闲旅游、农家乐、民俗文化体验、产业博览馆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最近,新修建成的北塔漾绿道成为了塘栖的新打卡点。从春天的油菜花季到初夏时节的枇杷采摘季,都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的打卡。而实际上,这条长约4.5公里的绿道串联起周边5个村,打破了原先鲜有人“问津”的局面。“我们周边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是沿着湖边种枇杷的,原先我们只能把枇杷摘下来,运去集中收购点上卖,几乎没有采摘的客人。”三星村农户唐卫根笑着说:“但现在枇杷林外就是绿道,天天都有客人在问‘可不可以采摘’。估计到明年‘枇杷节’,我们家也可以接待采摘游客了。”

经过多元举措,塘栖镇目前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总收入8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83%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20万元。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2%,经营性收入5761万元,同比增长15%。

红色先锋冲在一线

为善美乡村聚合力

在向着共同富裕奔赴的路上,塘栖镇还有一群“奋不顾身”的人,他们会在疫情期间冲锋一线,也会在枇杷节开门迎客时,坚守在各个角落提供暖心服务。他们,凝聚在一起,就是红色力量。

在塘栖镇组织的电商培训课上,“85后”党员村民叶哲芳认真做着笔记,本子上记满了关键词。但实际上,叶哲芳家里只有5棵枇杷树,她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帮助邻居卖枇杷。“我是塘栖媳妇。自从嫁到塘栖,就爱上了这里的枇杷,很希望身边的朋友都能尝到。所以早几年,枇杷一上市我就会在朋友圈里发消息,有了一些固定的客人。”叶哲芳说,“后来,我发现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只能天天背着枇杷到集镇上卖,我就顺便也帮他们卖了。”

这一帮,就是5年。今年,一听说镇里为了鼓励农户做电商直播开设了免费的培训课,叶哲芳第一时间报名。上完课,她还会利用下班后的闲余时间,整理笔记,拟写直播方案。不久后,她便以直播销售的形式继续为周边15户农户卖枇杷。

除了年轻党员的“义不容辞”卖枇杷,在塘栖,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全覆盖的3级阵地架构,塘栖镇已统筹搭建了4类共计80余处的文明阵地。依托阵地,多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服务网也已全覆盖。这之中,一批批志愿者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疫情防控、重大活动等关键时刻,奉献志愿力量。

枇杷节开幕以来,天气日日晴好。志愿者戴着口罩分散在集中销售区的4个出入口上,扫码、看码、劝导……一天下来,衣服已被汗水多次打湿,嗓子也开始发哑。虽然辛苦,但第二天,他们又会准时出现在党员志愿服务岗上。“这是塘栖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人累了休息一会就能缓过来,但现场如果出了乱子,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我们必须要坚守。”党员志愿者丁旭琴说。

党员冲锋在一线,塘栖镇也积极深化“三服务”,为他们提供强力支撑。在塘北村、宏磻村、西苑村等枇杷销售区和电商销售点上,塘栖镇建立起枇杷销售服务链党员志愿岗,在采摘、包装、寄送等各环节强化组织力量。

此外,塘栖镇也发挥起各级党群服务中心(驿站)一室多用的作用,根据村民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直播带货中心、枇杷运输中转中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等。在枇杷节期间,塘北村、河西埭村等党群服务中心就推出了“红五月蚕桑文化体验”“枇杷米塑制作”等4场非遗体验活动。

大运河畔,凝聚塘栖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不断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

标签: 培育良种 特色产业谋振兴 为强村富民拓新路 暖心服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