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泉州中心市区增长极——专访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吴汉宗
泉州台商投资区湖东学园 陈小阳/摄
用专家的话,就是泉州台商区搭准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下半场的节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7.9%跃升至58.5%,中国城镇化从“上半场”进入“下半场”。进入“下半场”,城市发展的逻辑发生了根本变化。“上半场”是用低价的要素和无限供给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来招商引资,由企业来吸引就业和人才,造就城市繁荣。但是,“下半场”的发展逻辑已经变成了城市优质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人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上下半场切换的背后,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随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必然,是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更向往良好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
正是掐准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台商区才能悄无声息地渐入佳境,在冷热变化之中,收获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
取与舍的坚守
静待城市经济花开
这种良性循环,不仅表现在台商区的地价增值上,更体现在台商区有所取、有所舍的产业选择上。
不客气地说,如果台商区愿意为本土优质的传统企业扩容提供空间的话,台商区也许早就车水马龙,繁荣一片了。可是,台商区没有这么做,她拿着“大旅游”“大健康”、新材料、绿色智能交通、高端设备制造业这5个标尺衡量着有意入区的企业。
发展城市产业、城市经济,台商区宁缺勿滥,耐心培育。
由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投资5亿美元兴建的台湾颐和医院目前已全面开工。首期科研楼已建成,医院主体大楼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2000张床位的一期工程计划于2020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辐射福建、广东等省份的高端医疗综合体。二期养老中心、三期医科大学等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无独有偶,“八仙过海”大型旅游文化项目能最终入驻台商区,不仅仅因为它投资力度大,项目多,台商区更看中这家公司与国内外1300多家旅游公司达成多年的旅游合作联盟,其中蕴藏着的强大的带动力,有可能将台商区变成泉州新兴的游客集散地,所以,在80亿元项目落地后,台商区不遗余力地支持该公司再投资40亿元建设泉州国际酒店……
一辆汽车就得用1公斤台商区生产的电子薄膜、用于航空航天、核能、汽车部伯等领域的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兴的石墨烯材料,轨道车辆、房车……这些有别于泉州传统服装鞋帽、建筑建材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悄悄在台商区扎下了根,落了户。
也许花开还需时日,但根已扎下,只需善待,又何愁花不常开呢?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弘一法师当年驻锡惠安净峰寺题写的一首诗:
我来为植种,
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
打造泉州中心市区增长极,也许,泉州台商区才刚刚破题。期待不久的将来,人们就能在一江之隔的对岸,找到她的踪影,寻觅她的芬芳。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