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收藏者与书结缘30多年 古籍善本市场价走高

2014-07-18 16:07:12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医学典籍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 藏友和老王交流读书心得 (万冬青 供图)
  • 收藏古籍要注重藏品的完整性
  • 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活字。
  • 老王在书房四周精心制作书柜,以摆放他的藏书。
  • 《泉南杂志》万历刻本,陈懋仁撰。
  • 巴掌大的古籍十分袖珍
  • 各种古籍分门别类摆放

朱墨套印书籍难得

刚见到老王,他就兴奋地告诉我们,自己刚刚才买到俞大猷的《正气堂集》古籍,这让他的藏书中又多了一件精品。老王首先展示了他收藏的朱墨套印系列书籍,包括五色、三色、两色等,“这种书一页要印出五种颜色,就要有5个印刷版本,对那时来讲是比较难的”。老王藏书中,有明代线装书《游宦纪闻》等明清古籍,也有文人手写上版系列,还有福建相关名人如朱熹、郑成功、李光地、施琅、郭伟等的书籍,涉猎既广且精。爱屋及乌,老王还藏有印制典籍的雕版,此类雕版民间存世不多,弥足珍贵。为数不少的木活字、泥活字、铅活字也是老王的典藏。老王认为,古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文化遗产,希望自己的收藏能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添彩。

老王表示,古籍善本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目前的市场上,古籍善本存世少、档次高、保管难、升值快,故多年来一直受到高端投资收藏者的关注,市场前景看好,拍卖价格也逐年走高。以中国嘉德拍卖行情为例,在2001年春拍时,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不过280万元,而在2013年春拍中,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却高达8700万元。一些上档次的精品类善本,价格上升更快,其中尤其以宋版书价格为最贵。其实,明朝时期已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宋版书的价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这些年来,古籍善本的成交额快速增长,拍卖行情日益红火。

是否原刻事关重大

凭借30多年的藏书经验,老王总结了购买收藏古籍的一些关键要素:

第一要素是古籍版本的确定。其重点一是书的年代,二是原刻本还是翻刻本。第二要素是判断精品与非精品。镌刻精美,用纸上乘、装帧华丽、品相完好,对古籍价值影响很大,可能会使同一版刻的书价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第三要素是判断初印和后印。古籍善本初印本,字迹清晰,见棱见角,赏心悦目;后印者,字迹模糊,甚至不忍卒读。

在藏品保养上,老王认为必须有科学的方法,他的书房就有温度计、湿度计,配备了两台抽湿机和5台空调。他介绍说,古籍文献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防火、温度湿度控制、防光、防虫、防霉、防鼠、防破损等。纸质文献既易吸收水分而膨胀发霉、长虫、变形,又易放出水分而收缩,使纸张干燥脆裂。温度忽高忽低或湿度经常波动,会使纸张变形出现浮凸现象,降低强度和弹性。因此,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是延长古籍寿命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常书房温度保持在14-24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45%-60%为宜。在泉州,防霉是一项重要工作。书刊发霉一般是从封面、书脊或外缘开始,因这些部位有糨糊、水分并接触氧气。霉菌会削弱纸的组织,使书籍腐烂、破碎或整块脱落,故应使书库干燥通风,并应经常检查。

标签: 古书籍收藏 泉州收藏者 朱墨套印书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