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天“海丝”与文学有约 闽派文学前景可期
2015-04-07 15:22:48 来源: 福建日报
潘向黎(左)和邱华栋(右)在采风中交流。黄燕 摄
3
深耕闽文化,闽派文学前景可期
近年来,随着我省力推“闽派批评”“闽派翻译”,复兴广义的“闽学”,一支文学的“闽军”正在成长中。
“闽派是文学的自然结晶,是福建地域文化的优秀成果。”肖克凡是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编剧,其长篇小说《机器》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他看来,提“闽派文学”实至名归。“获奖是标志,但不是标准。衡量一个地域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要看队伍,看整体。显然,福建文学已经有了一支不错的队伍。”肖克凡说。
王巨才同样给予福建文学很高评价,“以前,福建的诗歌、散文都曾经引领潮流,风靡一时。如今福建在文艺批评、小说创作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一支很有才气的队伍”。他建议,“福建文学要多多让理论介入文学创作中,多进行作品研讨,多将作品推出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对于闽派文学的前景,作家们普遍认为,福建需要足够的文化自信。
“福建的文化非常独特,能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同时又能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福建文化的魅力。”肖克凡说,“福建的文学一定要坚守自己的特色。”
王巨才说,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要坚守自己的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特别需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弘扬海丝精神创作文学精品
著名作家在泉州文学座谈会上发言摘要
东南网4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3月31日,201 5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采风团的全国著名作家们,在泉州与本地30多名作协会员,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文学“对话”,关于“海丝”题材,关于文学人生,关于文化理想,关于传承与创新——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泉州在千年发展中,吸收了大量先进的外来文明,积淀下肥沃的文化土壤,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邱华栋:泉州的“海丝”景点非常有特色,挖掘“海丝”题材,不要仅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歌舞等艺术,打造《印象泉州》或《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方来客》等作品,全方位展示这里的“海丝”文化,成为像《印象丽江》一样的城市文化名片。
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民族文学》原主编叶梅:宋元时期,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成为中国通往海外的重要沿海城市,也形成了包容、开放的地域性格。泉州融合了海内外多种文化和宗教元素,历史底蕴深厚,人文魅力独特,这对多民族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泉州作家的作品有一种纯粹的力量,尤其是一些女性作家的散文,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天津作协副主席肖克凡:福建“海洋文化”令人印象深刻,泉州的博大、包容、敢于开拓的海洋精神,也潜移默化浸润到泉州的文学中。与内陆地区相比,泉州人具有一种珍稀的海洋性格,这是闽人的集体精神文化。我说一句大胆的话,闽人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文化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文学创作同样是这个道理,对于当代文学创作,希望泉州人也把自身的文化特点发扬光大。
河北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关仁山:文学创作要从精神文化角度来概括,把记忆里的生活细节串联起来,这需要创造力和对时代的把握力与理解力。通过撞击与融合,文化不断滋养着文学。海洋文化是泉州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泉州人的生命图腾,从文学创作这个角度来说,泉州文化值得好好研究。
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楚:文学可以带给我们一种力量,我们在写作时,并不是事先预想着文学会给我们带来某种东西,这是一种虔诚的心态。泉州人在长期的对外开放、交流中,形成独特的人生理念与精神信仰,希望泉州文学也树立自己的自信,创作更多有精神厚度、有地域特色、有“海丝”内涵的优秀作品。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应松:福建与湖北,在文学史上,有一些奇妙的缘分。泉籍文化名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对湖北文学的发现,影响甚巨。湖北著名的文学流派“公安三袁”,与李贽关系匪浅。“公安三袁”在文学创作上提倡的“心灵说”直接受李贽的“童心说”的影响。
上海闽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潘向黎:我虽然从上海来,但我内心,一直记着自己是福建人,我把上海当异乡。在泉州,更能让人理解什么叫“形而上”。泉州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几个老朋友,有的进清真寺,有的进基督教堂,有的进佛寺,各干各的,做完礼拜、烧完香,他们再出来一起喝铁观音,互不干涉、兼收并蓄,我觉得这是一种境界。泉州还有张很令人羡慕的品牌,就是弘一法师晚年在泉州住了1 4年,最后在泉州圆寂。他给泉州留下那种“形而上”的东西更多,成为文化和宗教的积淀。
福建省作协主席杨少衡: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历来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保护和宣传,不仅是文学家,就连普通的老百姓思想里都有非常强的“海丝”文化意识。现在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海丝”文化建设带来全新机遇,也为文学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泉州港谱写海洋文明篇章 造船航海传播文明火种
千百年来,造船、出海是泉州人的生命主题,“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与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奔涌于泉...更多
2014-02-13 10:35:00
-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 泉州润饼萝卜饭首集
《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首播,泉州美食两度出现在屏幕中,分别是润饼和萝卜饭,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东西...更多
2014-04-19 09:04:27
-
-
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吸引央视“探索” 节目9月播出
摄制组拍摄少林武僧练武的场景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来泉录制节目东南早报讯 (记者颜雅婷 石...更多
2014-04-10 08:46:57
-
-
“文都”魅力绽放菲律宾 重温历史让菲华更爱家乡
3月31日,“感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闽南文化菲律宾行”活动在菲律宾落下帷幕。在三天的时间里,通过...更多
2014-04-04 1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