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推力发动机FWS-10B“太行”试验成功(图)
2016-02-24 16:10:54 来源: 中国航空报
0浏览 评论0条
勤育桑梓 培养俊才
如今,我国航空发动机迭代研制在不断加速,技术队伍在实战中得到培养和锻炼,技术基础积蓄优势不断显现,造就了一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刘永泉为首的总师系统带领他们共同走出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技术自信。
面对航空发动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的艰难条件,刘永泉提前运筹帷幄,他鼓励年轻的研制团队一定要突破现有的框框,坚持正向设计,全力实现自主创新,补齐研究所现阶段短板,持续提升研制能力。
发展航空动力事业,最稀缺和宝贵的是人才。刘永泉十分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科研团队。作为总设计师,刘永泉对技术人员要求非常严格,但他的团队成员却从来没有一个抱怨的,他们常说,虽然刘总对我们严格,有时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但他都是为了我们进步,搞发动机就需要严谨,就需要一丝不苟,就得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在刘总的严格要求下,成长总比别人快得多。
刘永泉坚持以“完成一个型号,培养一批人才”的育人思路,结合重点型号研制任务,给年轻技术人员以实践锻炼的机会,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总师文化氛围,凝聚和稳定科技人才队伍。他倡导研究所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讲究方法论,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大力开展自主创新。他特别重视对研究氛围和学术氛围的营造,鼓励技术人员多参加国际和国内各类学术会议,多进行经验及成果交流,通过深入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研制水平。
刘永泉勤奋忘我的工作干劲、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务实的工作方法、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年轻工程技术人员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培养了中青年副总设计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主任设计师等数十名,正在培养的博士生、博士后数名。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人在实践中成长起来,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较强实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梯队。
关注未来,空天时代的到来,使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事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刘永泉肩上担子更重了,作为中航工业发动机研究院总设计师,他坚信有望在未来几年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航空工业国家的差距。
铸国防空疆之重器,50多岁正是科学家的盛年,对于刘永泉来说,不论路有多远,山有多高,铿锵的脚步必将成熟走向胜利,不断在超越中跃上新里程。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4-11-05)李克强:用双发动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前行
- (2014-12-10)我国新型火箭发动机将于明年首飞
- (2015-01-02)中国成功研制世界先进水平航天器“发动机”
- (2015-01-20)世界经济对中国的三大期待:继续承担增长发动机
- (2015-01-29)老工业基地再遇困境 东北经济期盼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