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因其宣扬的"民意"而作茧自缚 走向不当扩权之路?

2016-08-19 19:06:13 来源: 中国台湾网

0浏览 评论0

蔡英文因她所宣扬的“民意”而作茧自缚

蔡英文无论在竞选期间还是5.20讲话中,一直都声称要根据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来进行两岸交流,来继续推进台湾的民主制度。可见蔡英文一直以来也以“民意”为自豪。但是民众过度参与终会削弱代议制政府的功能。近日,蔡英文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民意”的挟制。

前段时间因醉酒驾车的驻新代表江春男在接受罚款缓刑之后,被强大的台湾民意反抗,不得不辞职。最近,将要递补民进党不分区“立委”的郭正亮因于今年2月酒驾被抓,目前仍在缓刑期。台湾酒驾防制社会关怀协会17日中午到民主进步党中央抗议,协会不仅呼吁要求民进党对酒驾零容忍,同时也警告蔡英文要遵从“民意”,声称“民意”不可违,亦即要求即将递补“立法委员”的郭正亮辞职;民进党副秘书长李俊毅不得不说蔡英文会有所处置,不会让大家失望。面对民粹泛化的台湾,蔡英文无疑因她所宣扬的“民意”而作茧自缚。

民众过度政治参与,削弱代议制政府的功能。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台湾,民众参与固然是政治发展的合法性部分,然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势必影响代议制政府的功能。

在全球性文化扩散的情况下,网络为扩散提供了最快、最新的绿色通道,政治人物的一丝一毫的动作瑕疵总会被大众无限放大。江春男、郭正亮的酒驾行为固然违反了法律、违反了道德模范的作用,但是民众的反应未免有些过度愤怒,因一时的酒驾行为而否定整个政治人物的道德品行、专业素养未免过度非理性。

另外,代议制政府本是经过合法的竞争式选举建立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民意进行人事布局的决策,在考察人事专业素养的同时固然深知待考察人事的其他素养。如果任何人事布局都需在民众的参与下实行,那么政治人物的决策能力体现在何处?不是所有的民众都经过理性思考来评价政治人物,不是所有的民众都具有判别专业素养的能力,所以,过度的民众参与势必影响政策的决定。

民粹泛化消耗社会精力。台湾的民主虽然在经济上实现了后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实现了所谓的自由民主,然而在文化上仍然不具备民主的条件,即台湾仍然处于一种非均质的文化环境下,大多数的民粹式参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否决而否决。但是这样的文化只会加速消耗台湾的社会精力,加速台湾的经济衰落,依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民生问题,因民粹只会加速瓦解政治人物合法存在的基础,也会让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不敢参与政策的制定,最终只会拖延解决问题的进度,台湾发展的进度。

民主社会需要的是合理的治理,实现大多数人幸福。然而,目前蔡英文却被自己所宣扬的“民意”所束缚。未来蔡英文若想一方面讨好“民意”,一方面实现台湾社会真正的“民主”,那就需要她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既考虑“民意”的反应又考虑待选政治人物的个人素养,尽量兼顾个人专业素养和公众形象但切不能被所谓的“民意”所主导,这样不但削弱统治者的决策能力也会消耗台湾的社会精力。尽管大众参与的过程是政治发展的合法性部分,但它同时也充满或陷于无聊感情主义或沦为堕落的煽动的危险,而这两种危险都有可能使一个社会的精力消耗殆尽。问题无疑是向来就有的,即平衡大众感情和公共秩序,这是民主政治的根本问题。(中国台湾网网友:杨广霞)

蔡英文正走向不当扩权之路?

台湾《联合报》17日社论指出,在撤回谢文定的“司法院长”提名后,蔡英文宣布自己将出任“司改国是会议”召集人,亲自领导“司法改革”。此举旋即招致法官批评,认为蔡英文把手伸入司法,无异已形同“帝制”。检改会检察官陈瑞仁更呼吁,蔡英文应停止召开“司改国是会议”,让司改议题回到“立法院”进行民主讨论。

蔡英文如此操切,想必是见到近来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想亲自领导司法改革以收复民心。但越是如此操切,越显示蔡当局已方寸大乱,也越可能铸下大乱。蔡英文3个月前方挟5成6的高得票声势登上宝座,如今突然一顶“帝制”的大帽套在自己头上,她恐怕难以接受。但蔡英文如果还记得自己“谦卑、谦卑、再谦卑”的叮咛,她会发现新当局的作为,距离谦卑其实已越来越远。

回顾新当局执政这3个月,除了几场“道歉、再道歉”的仪式外,其实未带给人民太多耳目一新的感受。另一方面,一些以“转型正义”和“改革”为名的行动则磨刀霍霍,但只见仓促而草率的“立法”,更任意增设违建机构,全然不顾程序正义和社会观瞻。这些,也许出自蔡英文对领导人一职的强烈使命感,但无论如何,她仍有界线必须遵守。

以特侦组为例,仅因一名“绿委”提案要求废除,“法务部长”邱太三立即跟进附和,且不待“立法”讨论修正,即径自宣布废除日期。这种逾越的作法,不是行政滥权是什么?仔细分析,废特侦组未必是邱太三个人的意志专擅,而是奉领导人的命令行事;倘果真如此,将此举解读为蔡英文变相“特赦”陈水扁,其实并不为过。因为,所有因陈水扁“保外就医”而未能办完的案件,即可随特侦组之废而一笔勾销。试想,在司法改革的美名下,可以隐藏多少政治操作?

以国民党不当党产的处理为例,该条例中分明有数个条文颇待商榷,机构设在“行政院”也极不恰当;民进党却不顾一切动用席次优势强行通过,这比起国民党执政时的表现有更文明吗?不仅如此,蔡英文更任意钦点政治色彩浓厚的顾立雄出任“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之主委,表明了此事只问目的、不择手段。试问,人间的转型正义,能以如此廉价而粗暴的手段实现吗?

废特侦组与追讨党产,都反映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扩权;而蔡英文自命为“司法改革会议召集人”,则更是赤裸裸的行政侵权。蔡英文有意主导“司法改革”,引发司法界的“帝制”之讥,原因即在于此。

蔡英文确有改革之心,这点外界看得出来;问题是她在短短时间内开辟了太多战线,在人力和心力上似乎左支右绌,难以应付。更严重的是,她为了急于达成目标,却放任粗糙的手段跨越正当程序;不当扩权,正是宪政隐忧。

[责任编辑:陈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