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院正在研制世界最大太空飞机 可载20名乘客

2016-10-06 09:22:00 来源: 观察者网

0浏览 评论0

两个月前,CALT所属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披露,正在研制组合动力飞行器项目,未来普通人上太空的成本和门槛将有望大大降低。组合动力飞行器是一种集成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多种动力的飞行器。

CALT研发中心副总研究师张永介绍,组合动力和传统的火箭动力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新型动力,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把不同的动力形式组合到一起就叫组合动力。张永表示,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在2030年左右实现应用目的,达到亚轨道应用和入轨应用这种模式。

目前不知这个项目与前述太空飞机是否是同一个项目,但二者的相似性较高。

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组合动力飞行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巨大的商业、经济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动员多方力量、付出较大精力、闯过无数难关才有可能实现。

9月20日,“首届中国组合动力飞行器发展论坛暨2016年航天一院CALT论坛”召开

为了早日突破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9月20日,“首届中国组合动力飞行器发展论坛暨2016年航天一院CALT论坛”召开,与会人员探讨了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的实现途径,畅谈了组合动力飞行器的优势与难点,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前沿观点。

来自中国科协、科技部、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及其所属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相关领域知名院所和高校的领导、院士、专家、论文作者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此外,在9月1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也披露了将于2030年完成试飞的空天飞机项目“腾云工程”。

腾云工程对应空天往返飞行项目,突破以组合动力、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完善试验设施建设,建成空天飞行器技术综合研究体系。

据介绍,这是可执行航天发射任务,并多次重复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飞行器,可在地面机场水平起飞,具有廉价、安全、便捷、机动等优势,是国际上天地往返运输领域的发展热点。

空天飞行器从机场水平起飞,在大气层中加速爬升;到达30至40公里高度时一二级分离,一级水平着陆返回;二级继续爬升进入近地轨道,完成运输任务后再入返回。该工程涵盖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结构和热防护、气动外形设计、组合动力系统等。

腾云工程计划在2020年完成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技术验证飞行试验;2025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2030年完成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技术验证试飞。

在上述有翼的太空飞机方案之外,我国也在完善传统的载人飞船,除了“神舟”飞船,新一代多用途飞船已在研制当中。

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送入轨道,并由上面级进行飞行和返回控制。26日,缩比返回舱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戈壁滩成功着陆。

新一代多用途飞船的缩比返回舱总质量约2600千克,高度约2.3米,最大外径2.6米,采用返回舱和过渡段的两舱构型。

6月26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戈壁滩成功着陆。

我国目前的“神舟”飞船设计任务是支持近地的,比如空间站、近地轨道的任务,无法承担更艰巨的深空载人探测任务。而一旦缩比返回舱相关技术得到验证,将为我国新一代多用途飞船将再添利器。该型飞船将比“神舟”搭乘多一倍左右的航天员到达更远的深空,满足未来载人登月、载人探火等任务,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任务设置飞船布局。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