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饶戈平:香港回归后去殖民化工作没做好
2016-12-12 10:52:55 来源: 观察者网
0浏览 评论0条
【观察者网综合】中评社12月12日消息,全国港澳研究会、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10日下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以“宪法忠诚与国家建构——从香港立法会宣誓事件切入”为主题的“第三十四期北大博雅公法论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在发言中表示,内地和香港在理解“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上存在差异,他指出,香港有人把除外交、国防外的所有权利都视为中央的“剩余权力”,这忽略了《基本法》是一部授权法的本质特征。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
他还表示,中央对香港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预计不足,如没有及时处理去殖民化和国民教育工作,但他认为,今后仍需坚持“一国两制”,全面、准确实施“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一国两制”。
香港政治事件频生 “一国两制”出问题了吗?
饶戈平表示,此次宣誓风波所折射出来的“一国两制”的问题,让很多人不禁有以下的疑惑:“一国两制”给了香港这么大的宽容和优惠,为什么香港回归以后这19年以来,我们听到的消息不是越来越好的消息,更多是坏的消息?“一国两制”到底进行的怎么样?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一国两制”基本法本身有什么问题?
他指出,不要把“一国两制”当成一个政治术语、政治口号来看待,而要将其视为我们国家在特定时期治国方式的一种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方案。“因为一国一制是常态,186个国家惟有中国搞‘一国两制’”,他认为,以宪法来保障一个主权国家实行两制的我们看不到第二个国家。因此,这对香港来说史无前例,对中国领导人也是史无前例的。
“一个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政府要管制一个资本主义的地区,一个社会主义宪法要容忍一个资本主义的存在,要让两制并存共同发展,这种面貌、这种理想能不能够实现?”饶戈平说,我们对“一国两制”本身的认识,不管对内地甚至包括中央,更不用说香港,都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差异,“特别在香港被另外诠释的一套理解,表面上都在喊‘一国两制’,喊基本法,实际上是南辕北辙的”。
“一国两制”既有理想主义 又有实用主义
他介绍,2003年“反对23条立法”的香港50万人大游行后,中央领导对“一国两制”的实施提出了“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这表明我们的领导者对于“一国两制”认识的深化。他认为,这些事件提醒他们,“一国两制”远不如我们设想的理想程度,实际情况比我们想的复杂的多。
饶戈平表示,“一国两制”是我们国家处理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的政策,它从构想到国策,再到被写入法律,希望通过这种政策能达到两个方面效果:第一,在解决方式上应该符合国家最大的利益,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用和平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和领土历史遗留问题。第二,在回归后的治理方式上体现在宪法31条的规定,可以实现与国家主体不一样的制度。一国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国家主权的原则,强调统一的中国,强调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制是强调两种不同的制度能够和平的存在和发展。
“让冷战时期斗了五十多年两种制度变成和平共处,邓小平说我们把国际法中的和平共处原则用在国内,这种期待和设想,是当时解决问题最现实最明智的政治选择,我觉得这个结论还是成立的”,饶戈平认为,因为这种处理是国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的最大化,既带有实用主义色彩,也带理想主义的色彩。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