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达康书记护厂 中国海外私营安保受关注(图)

2017-08-18 15:18:43 来源: 参考消息网

0浏览 评论0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海外私营安保需求急增

一直以来,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责任主要由国家负责。但是,由于国家行为的政治敏感性和缺乏灵活性等特点,使其不足以应对层出不穷、变化莫测的安全威胁。例如,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十余位工作人员每年要处理约4万件的领保案件。中国的领事人员也多次提醒中国公民要正确认识领事保护:领事保护不是万能的,使领馆的领事保护是有限度的。

由于受到诸多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军事手段更是极不易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近年来的几次撤侨行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海军护航费用高昂,开销巨大。例如在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动用海、陆、空三种方式从利比亚撤离3.5万余名中国公民,中国政府的撤侨开支共计1.52亿美元,人均费用为4238美元。另外,现阶段中国海军的“军事投射能力”有限,也并非每次撤侨行动都如2015年也门撤侨这般幸运地发生在护航线路附近。同时,代表国家和政府的军队参与撤侨行动会受到太多政治因素的阻挠,就像在《战狼2》中只能让主角一人孤身无武装地前往战区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民间力量保卫国家海外利益成为一条可行的出路。欧美发达国家在依靠包括私营安保公司在内的诸多市场手段谋求海外企业和公民安全上已经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这个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的政府也鼓励企业和公民务实地开展和私营安保公司的合作。在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合作中,美国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曾直言不讳地说,海运公司不应该指望海军能够保护他们免受海盗的袭击,而是应该选择雇佣武装人员来自求平安。

为了应对目前以及未来中国海外安保的供给矛盾,依靠市场机制应对海外风险的模式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逐步从单纯依靠国家力量到国家力量与私人公司相结合,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主体正走向多元化。

海外私营安保面临众多困难与挑战

目前,中国私营企业的海外安保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它也面临着众多已知或未知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目前中国的海外安保市场缺乏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也许是顾忌类似于黑水公司等私人军事承包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斑斑劣迹,国内相关部门对于安保公司在海外开展业务一直秉持谨慎态度。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于监管者担忧私营安保公司可能会引发一些政治和外交纠纷。

这一点直接体现在安保牌照的发放上。据了解,中国监管部门近期未再对希望开展海外业务的安保公司发放新的牌照。据估算,现在开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安保公司不超过40家,而能真正拿到订单的仅有几家。

而事实上,牌照并不是在海外从事安保服务的必要条件。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只需获得业务所在国家政府的执照即可,在有些国家甚至连这一手续也可省略。也正因为如此,在发展初始的中国海外安保市场上,出现了众多“散兵游勇”。这些小公司成本投入较小,非正规的操作也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中国在枪支管理方面非常严格,中国私营安保公司人员海外持枪可能面临国内刑法制裁。中国海事局2015年颁布《私人武装保安在船护航证明签发管理办法》,许可从事国际海运的国内船舶装备私营武装安保力量,该办法为中国私营安保公司海外护航实践提供了指导。但是根据法律规定,海上私营武装保安不属于中国枪支管理法律规范的除外范畴,因此中国私营安保公司人员持枪防卫海盗袭击仍然存在违法风险。

其次,相关企业购买能力不足。自2005年起,商务部、外交部和国资委联合发布文件,要求国企将安保预算制度、落实相关投入,但该文件不具有强制性,尤其对涉及海外业务的民营企业不具备约束力。一些公司安全意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遭遇安全事件是小概率,更倾向于在事后进行赔偿,而不愿意于事前在安保方面有所支出。另外,绝大多数在海外的民企本身利润空间有限,很难拿出与业务合同金额相称的安保预算。

据预测,未来中国海外安保市场将达到千亿美元级别,这对于私营安保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私营安保企业想要吃到这块“蛋糕”,还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林春婷]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