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不断出土船形陶灶 船形陶灶揭示泉州古代饮食风貌

2017-09-08 11:50:16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唐晚期船形陶灶

唐晚期船形陶灶

形态各异的唐朝船形陶灶

形态各异的唐朝船形陶灶

展现古代饮食习俗风貌

大量船形陶灶的出土,说明泉州唐代墓葬对于船形陶灶有着非同一般的偏好。“从这种船形陶灶的出土分布地点及形制上来看,也当与古代吴、越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尤其是濒海近水的生活环境,正好投射到他们的墓葬规制上,从而使其陶灶形制有别于中原地区。”林瀚认为,船形灶的演变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中原汉人在明器中使用了陶灶,后来这个传统影响到长江流域,被江汉地区所吸收,再顺着长江辐射到吴越地区,这片地区结合当地的传统,将船的形状附到陶灶上,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船形灶。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朱津认为,吴越地区在两汉时期较为富庶。船形灶在该地区的流行,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生业方式有密切关系。《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寙偷生,无积聚而多贫。”由此可知,当时楚、越地区的人们以水生之物为生活来源,因而船在人们的生活中与“生养之本”的灶有着相同重要的地位。故此,江汉与吴越地区流行船形灶也就不足为奇。

古越人素以狩猎、捕鱼为生,并熟习驾船,《越绝书》有言:“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汉书·严助传》中,也从多个角度提到当时闽越土著的生活习俗:“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入越地,舆轿而逾岭,拖舟而入水,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这些细致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闽越先民生活在丛林溪谷之间,善于在河川中驾船行舟的生活习性。而泉州船形陶灶在墓葬中的运用,印证了古代闽人对于船、灶的依赖。同时,还反映出了古代饮食的一些风貌。譬如,釜、甑等的利用。“釜”是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可以用来煮、炖、煎、炒等,而甑是古代蒸食的用具。这些器具在船形陶灶上的出现,说明当时泉州人在饮食方面已经很讲究了。而挡火墙、排气孔、出烟孔等的设置,则展现了炊具改良方面的成果。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传承花灯技艺

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传承花灯技艺

这些融合刻纸、针刺、料丝等多种工艺的花灯,陆续被送往台湾、厦门、漳州以及泉州市区、南安、晋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20年珍藏如数捐借给学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户泉州

20年珍藏如数捐借给学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户泉州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北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这批古陶器从大西北落户泉州,‘一带...更多

2018-12-11 16:29:25
泉州骑楼:乡愁的符号 会随岁月弥珍

泉州骑楼:乡愁的符号 会随岁月弥珍

骑楼不是泉州独有,在福建的厦门、漳州,广东的广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见到骑楼。这骑楼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泉州纪事1979年:企业“松了绑”厂长“说了算”

泉州纪事1979年:企业“松了绑”厂长“说了算”

这一年,距离《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55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经理的呼吁信《请给我们“松绑”》...更多

2018-11-27 09:33:57
泉州市第33届戏剧会演 高甲戏《李光地》成功首演

泉州市第33届戏剧会演 高甲戏《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编的高甲戏《李光地》在安溪影剧院首演,作为泉州市第33届戏...更多

2018-10-23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