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最大规模整治:九部门祭"杀手锏" 毁湖采砂急刹车
2017-11-13 15:22:06 来源: 澎湃新闻网
0浏览 评论0条
据澎湃新闻11月13日报道,三年来,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一直在降低,生态问题十分严峻,其中采砂造成30-70%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致使底栖动物40-90%生物量和密度的减少。为了真正治好水,努力还洞庭湖一湖清水,湖南省发改委、水利厅、环保厅、林业厅、农委、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卫计委、经信委共9个省直职能部门发言表态,要祭出“杀手锏”,下决心大力整治洞庭湖生态问题。
此次整治对象除了无序的采砂活动,还包括围网养殖、生活工业废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政府整治网围 图片来源见水印
11月9日,谢志才刚从洞庭湖调研回来,他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事内陆水体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的研究员。
“与三年前相比,湖里的生物多样性又降低了,但具体情况还要进一步分析。”
他告诉澎湃新闻,有研究资料表明,采砂将造成30-70%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致使底栖动物40-90%生物量和密度的减少。
“当然,造成洞庭湖生态多样性降低的原因还有电捕鱼、工业废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谢志才补充道。
今年四五月份的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将洞庭湖疯狂采砂的现象全面披露:挖砂船非法侵占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雁子洲4000余亩,核心区尺八塘160余亩。
7月31日,督察组向湖南反馈意见时称,洞庭湖生态问题严峻。
半年之后,澎湃新闻记者使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雁子洲,依旧可见残破不堪,遗留的尾堆林立。
系统性整治洞庭湖迫在眉睫,11月1日,湖南召开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在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的一系列问题中,河道采砂位列第一。采砂产业何去何从?他提出了20字方针:省级规划、市级管理、县级受益、国有进入、依法规范。
“国有进入”,这与采砂重镇岳阳县的想法不谋而合。今年3月份,岳阳县学习江西九江市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国有控股的岳阳县东洞庭湖砂石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未来将以雇用民间挖砂船的方式有序开采,不再竞拍出让河道砂石资源。
而为防止政府在采砂问题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谢志才建议当地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此外,他还呼吁国家为限制采砂专门立法。
除了无序的采砂活动之外,洞庭湖湖区还存在围网养殖、生活工业废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与2013年相比,2016年洞庭湖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从36.4%下降为0,出口断面总磷浓度升幅97.9%。
正在洞庭湖进行挖砂作业的挖砂船 法制周报记者 伏志勇 图
前述湖南五级干部会议上,9个省直职能部门发言表态,下决心大力整治洞庭湖生态问题。
省环保厅表示,将建立环洞庭湖区工业污染源信息库,在环境敏感区域、不达标水体周边、园区外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
省林业厅表态,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加强洞庭湖矮围监管,一律拆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经营性质的矮围。
“祭出‘杀手锏’,确保‘九龙治水’真正治好水,努力还洞庭湖‘一湖清水’。”《湖南日报》如是总结道。
三小时的五级干部会议,会前没透露主题
10月31日下午,岳阳县政府办下达通知,要求水务局、海事局、环保局、住建局、交通局等科局主要负责人第二天上午赶到县政务中心收看电视会议,但没说会议主题。
第二天上午,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就洞庭湖生态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
这也是“十九大”之后,湖南省召开的第一次大规模会议。
岳阳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回忆称,会议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
为洞庭湖召开这么高级别的会议,在岳阳县河道采砂管理局(以下简称“砂管局”)副局长唐卫平的印象里还没有过。
省委书记杜家毫会上强调,要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所指出的洞庭湖生态问题中,河道采砂位列第一。
集中停靠在南套水域的挖砂船 澎湃新闻记者 刘霁 摄
关于洞庭湖采砂现状,澎湃新闻从中科院的一份材料获悉,洞庭湖大规模挖砂行为始于2006年。全湖多年平均沉沙量为6.6×106m³ (基于沙的沉降率2.5mm/年和洞庭湖面积2625 k㎡),采砂船只每年从洞庭湖区采挖约14亿吨砂石。高峰年份一年的采砂量为洞庭湖区10年左右的沉砂量。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向澎湃新闻指出,“洞庭湖湖盆很浅,一定程度采砂也是可以的。但短期生态影响很大,一定要控制数量和采砂地域。”
来自采砂的主管单位的省水利厅厅长詹晓安在五级干部会议上表态发言称,铁腕治砂,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停止保护区内一切采砂活动,全面关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砂石码头。
事实上,早在8月3日,省水利厅就下发了《全面禁止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河道采砂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清查自然保护区河道采砂情况、全面调查自然保护区河道采砂规划、全面禁止自然保护区河道采砂行为、建立自然保护区河道采砂监管联动机制。
采砂船 图片来源: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
此前,2017年4月24日至5月24日,由吴新雄任组长的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南。
洞庭湖的问题很快浮出水面,7月31日,吴新雄在反馈会上通报了督察意见,直言不讳地指出: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湖南省政协委员、《洞庭湖志》主编李跃龙曾撰文回顾洞庭湖前世今生。他将洞庭湖看作长江这条母亲河的长子,是中下游的保命安民湖。
如今的“长子”早已不复当年八百里的壮美景象,人类的肆意开发又给它添了百孔千疮。
中央环保督察披露,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雁子洲被挖除4000余亩,核心区的尺八塘160余亩;采桑湖是东洞庭湖越冬候鸟重要栖息地,2013年被当地政府租赁给经营户种藕养蟹,候鸟越冬期间,承包方大面积挖藕作业,严重影响候鸟栖息觅食,生态环境至今仍未得到修复。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