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乐峰镇潘氏:勤俭积德遗子孙 孝善为先传家风

2018-11-27 15:09:01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潘承家因功绩被钦封“四代一品”

敦亲睦族 尊师重教

《嘱咐》不仅凝聚着潘完斋对后世子孙的期待,同样也是他一生为人处世的缩影。

潘祥十分孝顺,《嘱咐》一开始就用大量的篇幅回忆祖先、母亲、岳父母的恩德。岳父母谢氏对其十分疼爱,事业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报答他们的恩情,岳父母去世后,他不仅一手料理后事,出资为他们购买墓地,亲自监督陵墓施工,还专门辟出五落大厝的后厅,供奉岳父母的神主牌,这在闽南,实为罕见。《嘱咐》中他告诫子孙,“外祖谢氏父母忌节,非常人,比至孙,不可废。我百年后,尔等不时去墓省谒,崩坏修理。”南安乐峰炉内慕美潘氏五世宗祠理事长潘住强表示,500多年了,潘氏子孙年节祭祀,仍尊祖训,先祭谢氏外祖再祭祖先;与外祖谢氏一脉休戚与共,亲密无间。

他所强调的兄友弟恭、敦亲睦族等品质,亦以身作则。潘祥还没结婚前,兄长就去世了,他帮母亲将侄子抚养成人,并尽心尽力培育侄儿,为其娶妻成家。他还将自家的房子和菜园,分出四分之一给侄儿一家使用,并在《嘱咐》中申明,房子和菜园要长期借侄儿,“不许变易”。

潘完斋十分重视教育,他在田租中,专门拨出一部分,用于资助子孙就学、赶考。《嘱咐》中言明,“子孙当教之读书,礼教为先,如成材,有志进学者,为伯为叔当资助费。”重教兴学的传统因此在潘家延续,清光绪三十年,慕美村应试科举的文人学士取得功名,乡人仰慕,开办学堂的风气随之兴起。村里以房族为主体,创办私塾学馆6处,每个学馆10来位学生,由房族长老主持,筹集经费聘名师,伙食由学生轮值。

上世纪初至六十年代,潘氏五世宗祠借给政府,用于创办完斋小学,如今潘氏许多名人贤士,都是从这里走出去。仅近现代,炉内潘氏就走出了多位教育、文学、科研、医学等方面的翘楚,如曾三次荣获福建省政府授予的“乐育英才”金质奖章的著名教育家、慈善家旅菲华侨潘新亨,著名评论家、散文家潘旭澜,著名抗癌专家潘明继,香港著名作家、出版家潘耀明,香港知名电视人潘嘉德,新加坡“国宝”诗人潘受……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