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乐峰镇潘氏:勤俭积德遗子孙 孝善为先传家风

2018-11-27 15:09:01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明英家训

薪火相传 书写传奇

潘明继“不分贵贱救死扶伤”的做法,与“待人以诚,处世以德”的做人处事原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潘家人。在他们夫妻的影响下,潘家的第二代、第三代,有近30人走上从医道路。

“从我五六岁懂事起,印象很深刻,我叔叔婶婶每次回老家,老房子前前后后就围满了前来就诊的病人,他们对我叔叔婶婶非常尊敬,那时我就觉得,当医生非常有意义,立志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像叔叔一样受人尊敬的好医生。”1977年,潘敬新第一次高考,考上了福州大学,为了追随叔叔的步伐,他放弃了上福州大学,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考取了高分,仍毅然决然填报了叔叔的母校。潘敬新的经历,也是潘家从医的后辈们共同的心路历程。

“潘家军”时刻以潘明继夫妇为楷模,与父亲在同一个医院的潘云苓,她的名片就放在桌上,让病人自取,几乎每个人都有她的手机号;她常常要忙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午饭,有人建议她限号,她说“我父亲从来没限过号,他说病人大老远赶来,如果没看,就要找地方住下来,不仅浪费时间,也增加开支,我宁肯累一点,也不能让病人再跑一趟。”

潘敬新上大学期间,周末经常住到叔叔家,亲眼看到叔婶对病人多么的用心、尽心。他始终谨记当年叔叔的教诲,在如今的工作中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和后辈。他的儿子潘宏达,深受叔公影响,大学本科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后来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硕博连读的临床型研究生,如今已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名肿瘤外科医生,成为潘家义诊团第三代领军人物。

60年来,义诊的队伍,从潘明继夫妻,扩大到包括其儿子、女儿、侄子、侄孙等在内的第二代、第三代,人数也从两个人增加到30多人。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